中国气象报01版 2017年5月16日
本报讯 记者孙楠 通讯员肖潺报道 曾有多位学者提出关注“一带一路”的环境风险。国家气候中心最近的一份报告指出,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一带一路”区域未来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 和强度将会增加,气候风险加剧。
“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三大洲,沿线多数区域国家气象灾害频发,且抗灾能力弱。1995年至2015年,全球前十个因气象灾害受灾最重的国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占7 个。
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周兵分享了一个有趣的巧合。用气象的视野看待“一带一路”,会发现“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气象学中著名的罗斯贝波传播相一致,“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热带海洋区域大气 季节内振荡传播相契合。气象因素无疑对“一带一 路”具有重要影响。
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徐影的团队分析了全球变暖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影响。
在温室气体排放浓度较高的情况下,处于高纬度地区的北亚和东欧地区平均气温在21 世纪后期 (2080 年至 2099 年)比 1986 年至2005 年将上升6℃ 以上。未来高温热浪风险将主要发生在中亚、西亚、欧洲以及中国东部地区。
徐影介绍,大部分地区降水将增加,尤其是处于高纬度的北亚区域降水增加明显。但连续无降雨日数在中亚、南亚和东南亚以及北亚的西部增加最明显,这将会导致这些地区水资源的短缺。“尤其 中亚地区在未来几十年将变得更加暖干化,对水资源需求更大。”徐影说。
在去年召开的生态文明国际论坛 2016年年会上,世界资源研究所中国区首席代表李来来说:“走出去的中小企业面临环境风险,经济风险反而不是那么大。”根据世界资源研究所的统计,沿线国家大多面临巨大的水风险,水资源极其短缺。另外,多数沿线国家森林植被资源也很短缺。
“一带一路”对气象服务需求迫切。当前,东南亚、西亚、中东欧各国气象服务水平总体较高,多数国家建立了完整的气象服务业务;但南亚、西亚各国气象服务水平不平衡状况突出,有些地区仅由国际组织机构援助建设了少数气象站。
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副司长廖军建议,建立覆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精细化预报服务业务,实现“一带一路”重要城市、港口基于位置的气象服务,为“一带一路”任意航线、全球重要港口提供跟踪式 的实时天气预警。另外,周兵建议,强化气候风险管理,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