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  12月23日  星期一
CN / EN / 微信
台风能否成为梅雨的“终结者”
日期:2016-07-08 来源:中国气象报 作者:徐文彬

  入汛以来,我国梅雨区已出现3到4次强降水过程。6月30日至7月4日,长江中下游降水量普遍有100毫米至250毫米,过程雨量50毫米以上和100毫米以上的范围分别为108.8万平方公里和40.1万平方公里,均为今年以来最大。据国家气候中心综合评估,此次降雨过程强度为特强,是入汛以来最强降雨过程。与此同时,今年第1号台风“尼伯特”(超强台风级)将于8日凌晨登陆台湾。来势汹汹的“尼伯特”会中断或“终结”梅雨,还是让梅雨区“雨一直下”,受到了各方的广泛关注。

 

  今年梅雨量大强度强各地防汛形势严峻

 

  据国家气候中心监测显示,入梅以来,我国三个梅雨监测区(江南区、长江中下游区、江淮区)降水量分别为444.3毫米、453.8毫米、340.6毫米,分别是常年梅雨总量的126.6%、161.5%、128.9%。可以看出,今年梅雨区降水量整体偏多,而长江中下游区由于降水偏多6成,当之无愧成为降水重点“关照”的区域。与此同时,长江中下游区有45站次日降水量达到极端标准,湖北大悟、安徽广德等12个气象站日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这些都体现着今年梅雨强度较强的特点。

 

  来势汹汹的梅雨使得我国多条河流水位猛涨,给防汛工作带来了极大压力。据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消息,6月30日以来,长江中下游、太湖及江淮等地出现入汛以来最强降雨过程,部分地区发生严重洪涝灾害。7月3日16时,长江下游大通站水位涨至14.78米,超警戒水位0.38米并继续上涨,长江2号洪峰已经形成;5日8时,太湖水位涨至4.76米,超过保证水位0.11米,其周边有44站水位超警戒水位0.01米至1.99米,溧阳、常州、宜兴等地7站超过历史最高水位。而随着长江中下游沿江地区及江淮、西南东部等地出现入汛以来最强降雨过程,部分地区也出现了严重的洪涝灾害,湖北、江西、湖南、江苏、广西、贵州等省份近百条河流发生超警戒水位洪水,鄱阳湖也出现今年首次长江江水倒灌现象。

 

 

入梅以来全国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分布图,可以看出,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较常年明显偏多。图片来源:国家气候中心

 

  厄尔尼诺次年和台风数量没有必然联系

 

  今年7月3日生成的一号台风“尼伯特”是历史上生成时间第二晚的“一号台风”。经历了1月至6月的“空窗期”之后,“尼伯特”终于还是来了,而且一出场就以超强台风的强度冠绝历年的“一号台风”。

 

  历史少见的上半年“空台”是否意味着下半年台风也会偏少?对此,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首席专家周兵指出,每年的台风季为7月至10月,在这期间台风活动比较频繁。常年来看,平均每年生成台风27个,其中上半年有5个;平均每年登陆台风7个,其中上半年为1个,两项数据中,上半年的占比都不到两成,显然并不是台风活跃的主要时期。对此,周兵强调,关于台风的重头戏还是要关注下半年台风活跃期的情况,仅以上半年没有台风就断定下半年台风较常年同期也偏少是缺乏根据的。另外,周兵表示,过度关注“最强‘一号台风’”的意义不大,“尼伯特”和历史上三四月生成的“一号台风”没有可比性,在7月至8月有超强台风登陆实属正常。

 

  事实上,1949年以来,7月还没有出现过“空台”,最少的年份也有1个台风生成,最多的则有8个。值得注意的是,1995年以来,7月生成的台风都在5个以下,总体来看,7月台风生成数量呈减少趋势,这个趋势尤其从上世纪60年代以后变得较为明显。

 

  另外,周兵认为,虽然厄尔尼诺次年和台风数量没有通过显著性信度检验,但其中的确存在一些机理上的联系。统计显示,历史上7月生成台风数量较多(7个至8个)的年份有7年,其中的3年为厄尔尼诺次年,不过都发生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作为上个世纪最强厄尔尼诺事件次年的1998年7月,只有1个台风生成。

 

制图:王美丽

 

  梅雨邂逅台风 “我中有你”还是“你来我走”

 

  关于台风和梅雨的关系,可不是一句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有统计显示,85%的台风对梅雨的减弱有显著影响,其中,35%的台风会导致梅雨中断或结束。对此,周兵表示,台风和梅雨,特别是与长江中下游一带出梅有一定关系,但不是必然的联系。

 

  周兵认为,在不同时期,台风对梅雨的影响也有所不同。在7月中下旬,台风有机会能够“终结”梅雨,那是由于梅雨接近尾声,而台风正处于逐渐活跃的时期,所以那时台风往往能够顺势改变大气环流局面,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脊线位置加速向北跳跃,从而宣布梅雨结束。


       不过在7月上旬之前,江淮流域梅雨处于盛期,台风活动可以增加梅雨期的降水量,在台风过程结束后,大气环流又恢复梅雨环流形态,指望此时的台风终结梅雨,未免有些“强人所难”。历史资料显示,在梅雨期或梅雨间隙中,往往也有台风活动,这样的台风实际上成了海洋水汽的“搬运工”,给本就降水频繁的梅雨区又贡献了一些降水。梅雨邂逅台风,既可“我中有你”,也可“你来我走”,中高纬度大气环流的调整和副高系统的向北推进才是季节进程的关键。

 

  其实,对于天气尺度的台风来说,行星尺度的副高则是个“庞然大物”。通常来说,台风只能绕着副高边缘“行动”,而副高位置和强弱不仅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台风走向,也决定着我国主雨带的位置。因此,决定梅雨开始和结束的真正“幕后推手”非副高莫属。副高脊线位置的第二次跳跃,将确定我国东部雨季进入第三个阶段,即华北雨季的开始,而台风不过是天气气候舞台上的一个匆匆过客。

 

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