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报记者王玫珏 王兵 潘继鹏 符晓虹报道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呼和浩特、大连等28个城市被列为试点名单。
《通知》指出,到2020年,试点地区适应气候变化基础设施得到加强,适应能力显著提高,公众意识显著增强,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典型范例城市,形成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经验。
这28个试点城市为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辽宁省大连市、朝阳市,浙江省丽水市,安徽省合肥市、淮北市,江西省九江市,山东省济南市,河南省安阳市,湖北省武汉市、十堰市,湖南省常德市、岳阳市,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海南省海口市,重庆市壁山区、潼南区,四川省广元市,贵州省六盘水市、毕节市(赫章县),陕西省商洛市、西咸新区,甘肃省白银市、庆阳市(西峰区),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尔勒市、阿克苏市(拜城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石河子市。
《通知》 提出强化城市适应理念、提高监测预警能力、开展重点适应行动、创建政策试验基地、打造国际合作平台等五项主要任务。试点地区将加强气候变化和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建设和基础信息收集、信息化建设和大数据应用、城市公众预警防护系统建设;针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修改完善城市基础设施设计和建设标准;积极应对热岛效应和城市内涝,增强城市绿地、森林、湖泊、湿地等生态系统在涵养水源、调节气温、保持水土等方面的功能;保留并逐步修复城市河网水系,加强海绵城市建设,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加强气候灾害管理,提升城市应急保障服务能力;健全政府、企业、社区和居民等多元主体参与的适应气候变化管理体系。
近年来,围绕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申报工作,各地气象部门已提前落实大量工作,并将为试点工作提供针对性支持。譬如,海南省气候中心承担了“海口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方案”编写工作;围绕强化气候变化和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工作,安徽合肥建成各类气象观测站256套,基本形成立体综合气象灾害监测网,其平均间距为6.7公里,全市乡镇(街道)的区域自动站覆盖率达到100%;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石河子市气象局为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提供技术支撑及气象资料服务,深入开展棉花实景监控、蟠桃品质观测规范等试验,为城市发展做好气候适应性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