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6日上午,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中国气象局气象科技大楼一层多功能厅共同举办了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7):坚定推动落实<巴黎协定>》发布会。发布会由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宋连春研究员主持。中国气象局局长刘雅鸣和中国社科院科研局马援局长出席了发布会并分别致辞。发布会还邀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交通运输部规划院、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等单位的高级嘉宾,以及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中央电视台、中国社会科学院报、中国气象报社等20多家国内知名媒体。此外,还有40多位来自气象局、社科院、农科院等研究机构的作者和专家参会。
皮书主编中国气象局局长刘雅鸣,充分肯定了皮书的出版内容、组织形式及社会影响力,并期望今后能够推出更多有价值和更有针对性的科技成果。同时,她指出,2016年全球温度是自1880年有现代气象观测以来最高的一年。到目前为止,今年的气候仍持续偏暖。全球范围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趋多趋强,气象灾害发生的频次、造成死亡人口以及经济损失逐年增加,严重影响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人类活动是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的主因,国际社会正在采取积极行动科学应对气候变化。然而,《巴黎协定》虽然正式生效,但落实《巴黎协定》仍面临很多严峻的挑战。美国宣布要退出《巴黎协定》,这对全球气候治理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和不利影响。中国将继续坚定履行《巴黎协定》承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我国将积极“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我国大力践行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实现可持续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内在要求,实现了全球气候治理和国内生态文明建设的相互促进、相互支持。十九大精神将为国家未来发展指明新的方向,勾画更美丽的蓝图。最后,她表示中国气象局长期以来在气候变化科学研究、监测预测、灾害风险评估、气候服务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在国际应对气候变化内政外交科学咨询方面也做了大量有成效的工作。我们将进一步做好气候变化的各项科技基础工作,加强与各部门的合作,为我国科学应对气候变化做出更大的贡献。IPCC已经启动了第六次气候变化科学评估工作,中国气象局将加强与各部门联系,推荐、支持优秀专家参与到IPCC报告的编写工作中。将继续支持主编《气候变化绿皮书》,继续支持气候变化经济学模拟联合实验室开展气候变化与经济系统交互作用机理、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社会经济学等方面的研究,为党中央国务院、各级政府部门、社会各界提供更多高质量的科技和政策支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马援局长代表皮书主编王伟光院长到会致辞。马援局长指出,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7):坚定推动落实<巴黎协定>》的发布时值党的十九大刚刚胜利闭幕、波恩气候谈判会议开幕日,《巴黎协定》虽然正式生效,但落实《巴黎协定》仍面临很多严峻的挑战,特别是全球性大国在气候治理问题上立场的摇摆,甚至要退出《巴黎协定》,使得全球气候治理面临一系列不确定性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将坚定推进落实《巴黎协定》、积极推行国际合作的努力显得弥足珍贵,中国的立场坚定了国际社会的信心,进一步树立了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负责人大国的形象。目前,我国正处于积极推进“十三五”规划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模式正在向绿色低碳转型。在许多方面,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例如,截至2017年8月,我国光伏发电的装机容量达1.1亿千瓦,比2012年底增长16.8倍。2016年新增装机容量达到34.54GW,连续4年位居全球第一。但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绿色低碳转型的过程必然非常复杂,充满挑战和艰辛。他还指出,从2009年至今一年一度的9部气候变化绿皮书,反映了我国最新科研成果、最新政策分析、最新应用实践经验,也反映了国际气候变化应对的进程,9年的坚持不懈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决策和促进气候变化相关的研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其历程也见证了中国为应对气候变化所作出的努力。
皮书副主编国家气候中心巢清尘研究员介绍了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7):坚定推动落实<巴黎协定>》的主题和主要内容。在皮书七个大篇幅部分,她重点隆重地推出了两个亮点部分:其一为气候变化相关指标的定量分析,绿皮书首次尝试推出了两个定量评估的指数。一是“低碳领导力指数”,以G20成员国为评价对象,从政治意愿、政策行动和实际成效三个维度,选取了十余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二是“暴雨韧性城市指数”,以中国30个省会城市(直辖市),及40多个地级以上海绵城市、气候适应型城市的试点城市为评价对象,从城市适应能力指数和暴雨致灾危险度指数两个维度,分为高韧性、中等韧性和低韧性三类进行综合评价。推出指数型定量评估,其目的并不仅在于评价结果的排名,而是希望为研究和观察问题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其二为绿色“一带一路”是应对气候变化重点应该考虑的方面。皮书从不同方面探讨加强国际气候合作,推动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例如,评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面临的气候风险,探讨防灾减灾的国际合作,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等。
皮书副主编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陈迎研究员进一步介绍了2017年所做出的气候变化相关的两个定量指标体系,她希望在定性分析的同时,有定量的结果作为参照。如对低碳领导力的评价尝试,她指出,这是一个创新的方向,综合了各方不同的观点,期望能改善定量的评估,但是考虑到各媒体对其概念特别是定量排名可能会有不同的认识,她希望一方面能引起媒体的关注,另一方面避免引起误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原所长汪同三对皮书进行了点评发言。他首先高度评价了9年来皮书出版所取得的前沿成果及其发挥的积极作用,同时深入阐述了《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7)》发布的国际、国内时代背景,结合十九大提出的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新论断的意义,剖析了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中的积极参与者到贡献者到引领者的角色转换等。重点展望了中国的未来发展及政策行动,指出未来中国应该继续坚持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并将其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的重要内容等,寻求适应发展中国家的最佳实践模式,并对未来相关研究的发展方向给出了具体建议。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玉娥重点指出了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7):坚定推动落实<巴黎协定>》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与气候变化谈判的焦点问题和热点问题紧密关联;二、紧扣十九大的热点内容。
最后,参会的专家、作者以及媒体代表就皮书的相关内容,如对交通运输转型的定性分析、对相关数据的报道确认等各方面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与对话。
在中国气象局和中国社科院领导的积极支持下,经过中国社科院-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经济学联合实验室编委会人员的共同努力,此次发布会取得了圆满成功。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以中国社科院-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经济学模拟联合实验室为合作平台,继2009年推出第一部气候变化绿皮书《通向哥本哈根》之后,连续9年推出气候变化绿皮书,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欢迎与好评,也成为国内应对气候变化的品牌书籍。2017年主题是“坚定推动落实《巴黎协定》”,涉及国际气候变化治理进程的最新进展、国内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与行动、“一带一路”专论、气候变化相关问题的专题研究和热点问题。《巴黎协定》凝聚了全球政治共识,成果来之不易,但落实仍面临很多严峻的挑战,需要国际社会合力推动。本书特邀气候变化领域的专家学者撰稿,以独到的视角给出全新的分析,对关心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的各级决策者和管理人员、科研人员、大专院校教师和学生,以及社会公众有较高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