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自然·通讯》上发表的一篇文章分析了北太平洋热通量的变化对全球和北极气候的影响,指出北太平洋热通量的变化可能会对北极气候产生比以往认为的更严重的影响。
古气候记录显示北极地区的气候变化可能很严重并且发生得非常迅速。在末次冰消期间,由于温室气体不断增加,地球开始升温,北极地区出现了两次加速变暖,几十年来格陵兰岛的温度上升了15℃。两次事件都伴随着中纬度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海域的迅速升温。
将过去这些变化作为当前研究的动力,研究团队针对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模拟了一系列海洋到大气的热流情景。他们使用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的通用地球系统模式(CESM)来评估对北极地表温度和气候反馈的影响。研究发现,北太平洋的降温和升温距平所导致的全球和北极地表气温距平高于模拟的北大西洋相同扰动。
科学家们研究了几种可能导致这些变化的机制,发现强烈的全球和北极变化取决于从中纬度海洋到北极水汽输送的规模。当温暖潮湿的空气朝着北极方向输送时,会导致更多低云层捕获地表附近的热量。热量和水分的极向运动促进北极海冰消退和低云形成,从而放大了北极变暖效应。所谓的冰-反照率反馈可导致冰雪退缩,并通过增加在较暗表面上对太阳能的吸收而导致更强的变暖后果。
作者指出,东北太平洋热通量变化与北极增温之间的联系超乎人们的认识,太平洋的变化对气候系统的影响此前可能被低估了。
(来源:《自然·通讯》 编译:张定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