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测要素 |
观测系统 |
观测现象(过程) |
高空气象要素(包括位势高度、温、压、湿、风等) |
无线电探空系统,ISS,卫星遥感,船舶,岛屿,无人飞机 |
热带旋转、辐射、风场、对流层中层气旋、水分和能量循环 |
降水 |
卫星遥感,雨量站,雷达,浮标 |
降水分布型,不均匀加热 |
地面气象要素 |
地面站,浮标或锚定浮标,船舶,岛屿 |
El Nino,季节内振荡,季风低压 |
云和对流 |
雷达,卫星,ISS和船舶组成的观测阵 |
对流加热,水分和能量循环 |
海表风/风应力 |
沿海和岛屿常规测站,特殊站,锚定浮标,卫星遥感 |
季节变率,海气相互作用,低频震荡的风场异常 |
辐射(长波、短波) |
地面站,卫星遥感 |
海表热平衡,海气相互作用 |
海表通量(动量、感热、潜热) |
铁塔,岛屿站,船舶 |
海气相互作用,El Nino |
海表气温(10m高度) |
浮标列阵,卫星遥感,岛屿站,船舶 |
海表气温分布型,海气相互作用,El Nino |
观测要素 |
观测仪器 |
观测现象(过程) |
海平面高度 |
潮汐站,锚定的温度传感器,船载观测,锚定浮标列阵 |
斜温层的变化,海表地形表层洋流,风应力响应,斜压过程 |
次表层海温 |
浮标列阵,卫星遥感,XBTs |
SST分布型,海洋内部冷热源变化 |
海洋盐度 |
考察船(海表抽样),XBTs,CTD |
海水密度变化,分层和涌升 |
海表和次海表海流速度 |
浮标,ADCP, 锚定测流器 |
海表和次海表海流运动 |
海表温度 |
船舶观测,浮标,卫星遥感,CTD |
海洋环流的异常事件,海表和次海表海流 |
国家或地区 |
地面 |
雷达 |
探空 | ||||||||
共 |
24次 |
8次 |
7次 |
4次 |
|
原来 |
加密 | ||||
共 |
24次 |
共 |
24次 |
共 |
24次 |
|
|
| |||
中国 |
92 |
23 |
30 |
8 |
38 |
1 |
1 |
1 |
5 |
25 |
22 |
台湾 |
14 |
|
14 |
7 |
|
|
|
|
6 |
7 |
6 |
香港 |
1 |
1 |
|
|
|
|
|
|
1 |
1 |
1 |
澳门 |
1 |
|
1 |
1 |
|
|
|
|
|
1 |
1 |
马来西亚 |
19 |
18 |
|
|
|
|
|
|
5 |
8 |
1 |
新加坡 |
1 |
1 |
|
|
|
|
|
|
1 |
1 |
1 |
文莱 |
1 |
1 |
|
|
|
|
|
|
1 |
1 |
1 |
印度尼西亚 |
24 |
22 |
|
|
|
|
|
|
|
9 |
|
菲律宾 |
28 |
2 |
27 |
5 |
|
|
|
|
4 |
4 |
1 |
泰国 |
30 |
3 |
26 |
|
|
|
|
|
9 |
4 |
1 |
越南 |
24 |
|
22 |
7 |
|
|
|
|
|
3 |
|
合计 |
235 |
71 |
119 |
28 |
38 |
1 |
3 |
1 |
32 |
64 |
35 |
国家和地区 |
主要贡献 |
中国大陆 |
四条海洋船,地面和探空升级,雷达、PBL观测和海气界面与边界层观测,作业运行中心,资料管理和项目办公室 |
美国 |
GPS探空,TOGA 多普勒雷达,TRMMT卫星,NOAA-K, 辐射观测,AXBT, 浮标 |
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越南和文莱 |
探空升级,常规和雷达观测,IOP资料提供和当地后勤支持 |
日本 |
TRMM 和GMS 卫星 |
韩国 |
与KOMEX交换资料 |
澳大利亚 |
TRMM 项目中的多普勒雷达 |
中国台湾 |
南沙高空站升级,无人飞机探测系统,一个ISS,装有CTD 和ADCP的两条船,3个ATLAS 锚定浮标阵,地面探空升级和PBL观测,雷达观测 |
中国香港 |
风廓线仪,预报指导、高空和地面升级观测 |
中国澳门 |
预报指导,高空和地面升级观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