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01月12日  星期日
CN / EN / 微信
2006年以来我国主要气象灾害评估分析
日期:2006-07-25
     今年以来,我国气候事件多形(台风、暴雨洪涝、雷电、干旱、高温热浪、沙尘等)、多变(东北部分地区、宁夏、甘肃等地前期干旱,后又突发洪涝)、多极端(珍珠台风强度强;碧利斯造成强降水范围之广为近五十年所罕见,局地暴雨,极端高温)、早发(珍珠台风登陆早;华南前汛期暴雨等)、多发(沙尘暴过程比去年明显偏多;宁夏连续5年受干旱袭击)、来势猛(各地大暴雨来势猛)。
     一、今年以来我国天气气候特点及主要灾害
    今年以来,我国气候异常多变频发、气象灾害种类多,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死亡相当严重,其特点是:多灾、多发、范围广、灾情重。截止7月23日,今年以来我国因各种气象及其衍生灾害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40亿元,死亡1382人。和去年同期相比,死亡人数比去年(1106人)多,直接经济损失也超过去年同期(510亿元)。综合分析,今年以来除干旱面积比去年同期小、程度偏轻外,暴雨、雷电、风雹、台风、沙尘暴、森林火灾、低温冻害、雪灾、酸雨等均重于去年同期。
    (一)天气气候状况
     1月1日至7月23日,全国平均降水量为369.5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20.1毫米。淮河、秦岭以南大部地区降水量一般有500~1000毫米,其中华南和江南大部地区达1000~2000毫米;全国其余地区一般在500毫米以下,其中新疆南部、青海西北部、西藏西北部、甘肃西部、内蒙古西部等地不足50毫米。降水量与常年同期相比,除内蒙古、吉林、湖北、西藏等省(区)局地偏少3~5成外,全国大部地区偏多或基本接近常年,其中华南东部沿海及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北部、南疆大部、青海中北部、甘肃西部等地偏多3成至1倍。
     (二)主要天气气候事件及引发的灾害
     1、台风
    今年台风登陆早、强度大、影响重。截止到7月23日,今年共有5个热带气旋(≥8级)生成,登陆数比常年同期偏多(2.5个),去年为1个。第1号台风“珍珠”、第2号热带低压“杰拉华”和第4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在我国登陆。其中“珍珠”和“碧利斯”对江南和华南产生了严重影响。
 
     5月18日,第1号台风“珍珠”在广东省饶平到澄海之间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气压960百帕,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2级(35米/秒)。台风“珍珠”登陆时间比初台平均登陆时间提早了40余天,是1949年以来登陆广东省最早的一个台风,也是1949年以来5月份登陆我国最强的台风之一。16~19日,广东中部和东部、福建南部沿海地区先后出现了8~12级大风。广东东部、福建大部、浙江南部出现暴雨或大暴雨,局地出现特大暴雨。福建、广东、浙江、江西四省受灾人口1067.5万人,死亡31人,农作物受灾面积32万公顷,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3亿元。
7月14日第4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在福建霞浦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1级。受“碧利斯”及其减弱的低气压和西南季风的共同影响,江南南部和华南大部出现了持续性暴雨或大暴雨天气。湖南、福建、广东、广西、浙江、江西等6省(区)共有2844.63万人不同程度受灾,因灾死亡575人,失踪175人,紧急转移安置303.3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091.25千公顷,绝收236.57千公顷;倒塌房屋27.58万间,损坏房屋30.94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219.72亿元。
     2 暴雨洪涝及强对流灾害
     强降水时空分布极不均匀,部分地区持续时间长、强度大。特别是今年华南前汛期雨季开始旱,暴雨持续时间长,灾害重。
    4月11~13日,南方部分地区遭受暴雨及雷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袭击,其中江西、湖北、湖南等省部分地区受灾严重,共造成1600多万人受灾,32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32亿元。
    4月24~29日,我国中东部出现大范围强降雨、强对流天气过程,局部地区出现山洪或风雹等灾害,其中26~28日,山东省有23个县(市、区)先后遭受冰雹、大风袭击,受灾人口218万人,死亡17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5.6万公顷,因灾直接经济损失24.76亿元。
    5月2~13日,江南、华南遭受暴雨洪涝或风雹等局地强对流灾害,其中“五一”期间,灾害性天气共造成全国27人死亡、3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1.2亿元。
     5月下旬,福建、湖北、湖南、重庆、江西、安徽、广西、广东等地发生暴雨洪涝和泥石流、滑坡等灾害,造成478万人受灾,5人死亡;农作物受灾36.6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6亿多元。
     6月2~10日,江南、华南、西南地区东部持续降雨,福建、广东、江西、广西、贵州、浙江、湖南等7省(区)受灾,农作物受灾72万公顷,因灾死亡87人,直接经济损失100多亿元,其中福建省因灾死亡26人,直接经济损失达55亿元。大水还造成建瓯市4681名考生高考延迟。
6月12日22时至13日2时,贵州省望谟县累积降水196毫米。短时强降水引发山洪等灾害。截至14日18时,全县因灾死亡25人,失踪30人,伤150人,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亿元,其中油迈乡平卜村受灾最重,死亡18人。
     广东、江西、福建等省局地降水量超过1660毫米,最高达1867毫米。
    3 、雷电灾害
    全国因雷电灾害死亡175人,较常年同期重,仅6月份雷击灾害死亡93人,其中江西24人。6月27-7月3日,江苏因雷击造成死亡17人。
    4、干旱
    我国未出现大范围持续干旱,总体来说干旱比常年同期轻,但局地干旱非常严重。宁夏、甘肃东部发生连续5年严重春旱;云南发生近20年来最重旱情。今年以来,全国受旱耕地面积1660万公顷,其中作物受旱472万公顷,1006万人、788万头大牲畜因旱发生临时性饮水困难。
     5、沙尘暴
     春季我国出现19次沙尘天气过程,除2月份有1次外,其余18次均出现在春季(3~5月),其中强沙尘暴过程5次。与2000年以来同期相比,今年春季沙尘过程次数与2001年相同,为近6年最多,比2005年同期多9次。今年春季强沙尘暴过程为2001年以来最多。与历年同期相比,今年北方地区平均沙尘日数比2003、2004、2005年多,但仍低于历史同期平均值。
4月9~11日,我国出现了今年以来范围最大、强度最强的一次沙尘暴天气过程,影响北方13个省(市、区)。新疆吐鲁番地区遭遇了22年来最强的沙尘暴袭击,全地区受灾人口达13.9万人,1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39亿元;9日下午,甘肃省酒泉地区有6名民工被风沙吹散迷失方向,造成2人死亡;10日18时至23时,内蒙古丹拉高速公路包头段由于能见度低发生11起交通事故,造成6人死亡。4月16~18日,我国北方又出现一次强沙尘暴天气过程,影响范围约120万平方公里;4月16日到17日中午,北京地区总降尘量达33万吨。
    6、森林火灾
    今年春季东北、云南、山西、河北等地发生了严重的森林火灾,是1988年以来最严重的年份。其中:5月21日—6月2日,黑龙江省黑河市、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旗、牙克石市相继发生森林火灾并发展成三处特大森林火灾。
    7、高温
    2006年入夏以来,高温天气主要出现在我国中东部及其以南地区,高温日数普遍多于常年同期,特别是陕西南部、四川东部、重庆及湖北西部等地高温日数较常年同期偏多8-15天。
    6月中旬,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今年入夏以来第一次大范围持续高温天气。山西、陕西、甘肃、四川、重庆的一些地区最高气温突破历史同期极值。7月中旬以来,四川东部、重庆、湖北等地出现持续高温天气,其中重庆万州日最高气温达到41.5℃。持续高温天气对人们日常生活造成很大影响。
    8、低温冻害和雪灾
    今年1~2月,我国先后出现3次大范围的雨(雪)天气过程,对交通运输造成很大影响。2月4~7日,江苏因降雪引发多起交通事故,造成5人死亡。
    春季,我国两次遭受强冷空气影响,致使部分地区发生低温冻害和雪灾,农作物生长受到较大影响。3月10~14日,江西有22个县(市、区)遭受寒潮和雨雪灾害,农作物受灾面积11.9万公顷,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4亿元。4月9~13日,强冷空气再次影响我国,山西、陕西、河南、四川等省农作物受灾面积118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达77.5亿元。
     二、强热带风暴“碧利斯”(BILIS)综合分析
    今年第4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BILIS)登陆后与西南季风相互作用形成长时间强降雨,其深入内陆降雨强度之大,持续时间之长,影响范围之广,在历史上极为少见。受其影响,福建、浙江、江西、湖南、广东和广西6省(区)的部分地区,相继发生严重暴雨洪涝、山洪和山地等灾害。
     (一)“碧利斯”概况
      7月9日,今年第4号热带风暴“碧利斯”(BILIS)在菲律宾以东洋面上生成,11日下午加强为强热带风暴。于13日夜间11时在台湾省宜兰登陆,之后在14日中午(12时50分)在福建省霞浦北壁镇沿海再次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的最大风力为11级(30米/秒)。登陆后以每小时10-15公里的速度继续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动,15日下午在江西西南部减弱为热带低气压并缓慢地向西偏南方向移动,经过湖南、广西和云南,于18日晚上在云南东部减弱并且消失。
     受强热带风暴“碧利斯”及减弱后的低压影响,7月14-18日,福建、浙江、江西、湖南、广东和广西6省(区)普遍出现大暴雨和特大暴雨,部分地区累积降雨量达到300~500毫米。“碧利斯”深入内陆生命史之长,影响范围之广,降雨强度之大,洪涝、滑坡、泥石流以及局地大风、雷电等灾害造成人民生命财产损失之巨,实为历史少见。截至到7月21日,上述6省(区)共有2844.63万人不同程度受灾,因灾死亡575人,失踪175人,紧急转移安置303.3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091.25千公顷,绝收236.57千公顷;倒塌房屋27.58万间,损坏房屋30.94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219.72亿元。
      (二)“碧利斯”造成严重影响成因分析
      1、“碧利斯”登陆后移动速度减缓,持续时间长,延长了降水时间,历史罕见
    “碧利斯”7月9日形成后,沿西北方向移动,在我国台湾省登陆后穿过台湾海峡再在福建省登陆,这表明其在海上移动路径正常。但是登陆减弱为热带低压后,受到北边大陆高压限制,从7月14日到18日,“碧利斯”继续向西缓慢移动,影响我国长达5天(120小时)。
历史资料分析表明,台风在我国登陆后的平均维持时间一般约26小时,即1天。其中,59.3%在1天之内消失,28%可维持1天以上但不超过2天,持续时间超过2天的仅占12.7%,维持时间最长的是1952年7号台风,长达129小时(超过5天),1975年4号和3号台风,持续时间也分别为119和101小时,但是这三个台风都是登陆浙江向西北或向北移动。而“碧利斯”是登陆后向西偏南移动并维持这么长时间,这是有记录以来历史之最。
      2、“碧利斯”登陆时风暴并不算强,但不对称结构非常明显,强降水集中在台风南侧
     “碧利斯”生成后,强度一直没有得到加强,比起2005年登陆我国华东沿海的几个强台风来说,似乎差几个量级。但是,这看似较弱的台风往往使公众产生错觉,认为台风的影响与台风强度挂钩,越强的台风引起的风越大,雨也越大。其实,这种关系并不一定成立,确切地说,登陆台风风雨的影响与它周围的天气系统有密切的关系。
     “碧利斯”在海上移动时,卫星云图上仅在南部有明显的云系发展,看似半个台风,甚至有人认为是一个“空心”台风。这种明显的不对称分布是造成“碧利斯”强度(一般以中心附近最低气压和最大风速衡量)一直不强的主要原因。“碧利斯”登陆后这种特征更加明显,特别是登陆后南部的云系不消反增,说明南部有大量的水汽输送。这就如同“火上浇油”,使得降水大增,甚至大于登陆时的降水,这正是“碧利斯”的另外一个特点。
     3、有别于登陆台风一般与冷空气结合产生大的降水,“碧利斯”登陆后,与南海季风相互作用,历史罕见
    一般说来,如果登陆台风向西、西北或向北移动,将大量的水汽向北输送,这些水汽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相结合,就会产生大量的降水,历史上几个影响严重的就是如此,比如:   “75·8”河南特大暴雨。“7503”号台风登陆浙江后,继续向西北方向移动,登陆台风带的大量水汽与北方冷空气结合,再加上河南驻马店地区的特殊喇叭口地形抬升作用,给河南省部分山脉丘陵地带连降3天特大暴雨,24小时的雨量达到1062毫米,创造大陆降雨之最。再如,“0513”号台风“泰利”在福建省莆田市登陆后,向西北方向移动过程中,与南下的冷空气在江西北部、安徽西南部结合,致使该地区出现大暴雨或特大暴雨,其中江西庐山和安徽岳西的过程雨量分别达到940毫米和573毫米,均为有记录以来历史最高。如此强的降水也是登陆台风的残留云系与冷空气结合,再加上庐山地区、大别山区复杂的下垫面地形作用造成的。
而“碧利斯”以一种极为罕见的方式,与南海季风相互作用,这一特征很容易从卫星云图上判断出来。“碧利斯”所起的角色不再是水汽源,而是为降水提供了动力抬升条件,南海季风承担了输送水汽的角色。这与前面几个在北方地区产生台风特大暴雨的物理机制完全不同。是一种登陆台风与西南季风相互作用的结果。
     4、受灾区前期降水偏多,对再降水承载能力弱,容易致灾
    7月1~13日,江南中东部(浙江、江西、湖北大部)降水量为10~50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2~5成,江西南部等地存在一定的旱象,“碧利斯”带来的降水有效缓解了这些地方的旱情。但是华南西部(广西大部)、江南西部(湖南大部)及云南东部等地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多3成以上,持续5~9天多雨寡照,部分地区出现1~2天暴雨天气,部分农田遭受渍涝。在这种情况下,再承受强降水的能力明显减弱,因此这些地区发生洪涝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这也是为什么湖南南部地区洪涝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较为严重的另外一个原因。
     当前,全国已处于主汛期,气象服务面临严峻的形势,国家气候中心将认真贯彻落实汛期气象服务再动员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以一继往作好气候趋势预测,高度重视决策服务工作,加强灾情收集,认真做好灾中、灾后评估、灾害预评估、灾害影响评估,积极主动为党政领导提供决策服务信息,为党中央、国务院指挥救灾和灾后重建提供决策依据。
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