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16日,国家气候中心承办的一年一度的气候系统与气候变化国际讲习班在中国气象局隆重开班。这次为期两个星期的讲习班,主要针对大气化学与气溶胶的气候效应、地球生物化学循环、冰冻圈在气候系统和气候变化中的作用、区域气候模式及其在气候变化研究中的应用、气候变化影响及其评估以及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邀请国际知名专家执教,并组织学习辅导和讨论交流。参加此次讲习班的有中国学员220多名,来自瑞典、韩国、泰国、蒙古、马来西亚和越南等国外9名学员。中国气象局郑国光局长出席开班仪式并致辞,中国科学院院士秦大河为执教专家颁发聘书。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王守荣,国家气候中心主任董文杰等有关单位的领导出席了开班仪式。
此次讲习班执教专家分别来自法国、德国、斯里兰卡、美国、瑞士和英国,他们是Mohan Munasinghe教授,斯里兰卡Munasinghe发展协会(MIND)主席、斯里兰卡国家联合大学发展研究学院的客座教授、IPCC副主席,主要从事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工作。Annette Rinke教授,著名极地气候学家,德国Alfred Wegener极地与航海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极地区域气候模拟研究。Chappellaz Jerome教授,著名冰川学家,法国地质和环境实验室研究员,全球大气甲烷研究项目(GAMS)的主要成员,主要从事历史气候及气候变化模拟、大气甲烷测量及研究等。Roger G. Barry教授,著名的地理学与极地气候学家,美国科罗拉多州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教授、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NOAA)冰川资料中心主任,主要从事极地气候研究。Phil Jones教授,著名的历史气候学家,英国东英格兰大学环境科学学院气候研究室主任,主要从事器测 资料分析、历史气候研究。Atsumu Ohmura教授,瑞士联邦科技大学(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Universitätstrasse)大气与气候科学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全球能量平衡与气候模拟研究。
气候系统与气候变化国际讲习班由中国气象局主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外专局和全球变化分析、研究和培训系统(START)协办,学员主要来自于中国气象局、中国科学院及相关部委、高校等从事气候研究的科研业务人员和研究生,同时面向亚洲有关国家和地区。举办“气候系统与气候变化国际讲习班”旨开阔我国学者视野,提高科研水平,增进我国在IPCC活动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谈判中的影响。
第一届讲习班于2004年成功举办。在过去的三年中,讲习班执教专家通过对理论方法、研究经验全方位的讲授,使学员初步认识到气候变化的显著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事实及代用资料的表征方法,冰川记录在气候变化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气候系统模式在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的应用,气候系统模式设计的先进方法以及气候变化研究中的主要关键科学问题等等。讲习班的举办,对进一步加快国内开展气候系统和气候变化研究的步伐起到明显的推进作用,也对部分学员确定自己今后的研究或工作方向产生了重要影响。
目前,全球气候正发生着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在全球气候变暖大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不断发生,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现实性的威胁。气候和气候变化问题引起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高度关注。中国气象局成功连续举办气候系统与气候变化国际讲习班,为我国在这领域的研究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三年来,参加国际讲习班的学员人数达到了800多人次,有力地提升了我国在气候系统和气候变化科学方面的研究能力,培养和造就了一批年轻的后备队伍。讲习班办出了品牌,办出了规模,为我国参与气候系统和气候变化国际前沿研究,乃至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方面培养了人才保障。讲习班的成功举办也有力地促进了BCC(北京气候中心)的能力建设,提升BCC的国际地位。2006年世界气象组织已先后批准了在北京气候中心设立东亚季风活动中心和全球长期产品预报中心,这为北京气候中心成为世界气象组织亚洲区域气候中心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