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OGS是主要由亚洲、大洋洲以及部分北美和欧洲的地球科学科技工作者组成的国际学术组织,会员超过1000人。其宗旨是为从事地球科学研究工作的组织和个人提供合作和交流的平台。“AOGS亚洲—大洋洲地球科学学会第四届年会”(AOGS 2007 Asia Oceania Geosciences Society 4th Annual Meeting)于2007年7月30日—8月4日在泰国首都曼谷举行。
2007_AOGS年会划分了7个分会场: 大气科学,水文科学,多学科工作组,海洋,行星科学,固体地球,日地,研讨内容几乎涵盖了大气、海洋与地球科学领域的各个方面。其中大气科学会场由天气、气候、大气环境、资料同化、大气遥感等12个主题组成。
张秀芝、朱艳峰参加了大气分会场第10个主题“亚澳季风和印度-太平洋气候变率”的讨论,这个议题共有45个报告,大家针对亚澳季风和印度洋-太平洋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变率及其相互作用(如MJO、QBO、QFO、PDO等)、青藏高原对亚澳季风区气候的影响、季风研究、海气相互作用与台风活动之间的联系等、东亚气候异常变化机理及模拟研究等方面汇报了各自的工作进展和成果。张秀芝和朱艳峰分别做了“东亚夏季风移动的年代际变化”和“亚澳季风与ENSO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相互联系”的口头报告,并对相关议题与部分专家进行了讨论。
张秀芝在“亚澳季风和印度-太平洋气候变率”主题会上,做了“东亚夏季风移动的年代际变化与中国东部降水空间分布转变的关系”的口头报告,介绍了定义的东亚夏季风进退指数计算方法,及用该方法获得的东亚夏季风在中南半岛、南海的爆发过程,向北推进和向南撤退及相关的雨带移动的详细过程,还介绍了利用季风指数分析发现东亚夏季风在1965、1980年和1994年出现三次明显的突变,三次突变对应了不同的环流场和季风进退过程,从而直接影响到中国东部夏季降水。
肖贤俊参加了海洋分会场第22个主题“海洋模拟和数据同化”的讨论,这个议题共有18个报告,议题集中于海洋数值模拟技术、模式评估、模式应用和海洋资料同化技术发展及相关运用等方面。针对模式评估、遥感数据的应用、变分和卡曼滤波等高级同化技术的新发展这些热点问题,大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肖贤俊在会上作了“南海三维变分海洋资料同化系统的发展”的口头报告,主要介绍其建立的一个南海三维变分海洋同化模式,该模式主要用于卫星遥感高度计沿轨资料同化,考虑了每条轨道上的误差相关性,并且引入递归滤波优化运算。采用1998年春季和夏季、2000年夏季三个航次温盐资料对这个系统进行评估表明,相对于未同化的模式模拟结果,无论对温盐异常年份还是正常年份,该系统的温盐均方根误差和偏差都显著减小,误差结构更符合正态分布。特别是在盐度场上能重现南海由于降水和径流所造成的淡水盖,该系统也能将海表动力高度信息有效传递进模式次表层;温盐资料验证各航次评估结果差别不大,表明该同化系统性能是稳定的。与会专家对与报告相关的卫星高度计资料同化问题很感兴趣,展开了热烈讨论,对研究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朱艳峰做了“亚澳季风与ENSO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相互联系”的口头报告,介绍了ENSO循环和亚澳季风变化的多时间尺度特征,由于准4年周期是ENSO循环的主周期,也是亚澳季风变化的显著周期,朱艳峰在报告中重点汇报了上述两者在准4年尺度上的相互关系,指出在El Nino期间,亚洲冬季风(夏季风)偏强(弱),南亚夏季风偏强,在准4年周期尺度上,长江中下游降水和东北地区的温度与Nino3区海温有密切关系,其中长江中下游降水和东北温度的异常变化分别落后Nino3区海温变化3个月和2个月。此外来自北太平洋中部的异常北风和澳大利亚东北部的异常南风在赤道地区辐合,有利于赤道地区西风异常的维持和EL Nino的发展。
目前亚洲与世界各国在科研上的合作交流正日益深入,科学家们的客座互访也日趋频繁,许多前沿研究工作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展开的。参加这次会议使我们了解到当前国内外学者在亚澳季风研究、海气相互作用、极端天气气候异常及其成因等方面的最新研究动态,拓宽了视野,也获得了不少启发,有利于今后业务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