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01月24日  星期五
CN / EN / 微信
我国北方冬麦区气象干旱严重
日期:2009-02-05 作者:气候应用服务室
    去年10月下旬以来,北方冬麦区降水量普遍较常年同期偏少5~8成,降水量之少为30年一遇,特旱区达50年一遇。截至今年1月31日,气象干旱区波及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湖北、陕西、甘肃和宁夏等地,河北南部、山西东南部、河南西南部等地一度达到特旱,对当地冬小麦造成较大影响。这次气象干旱的主要特征是:降水异常少,无雨日数多;平均气温高,土壤失墒快;气温起伏大,旱冻相叠加;干旱范围广,灾害影响大。
     一、冬麦区气象干旱情况
    去年11月1日以来,北京、天津、河北大部、山西、山东、河南、安徽北部、江苏北部、湖北东北部、陕西北部、宁夏、甘肃东部等北方冬麦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5~8成,山西中部、河北中南部、河南东北部和中部、山东西部、安徽西北部等地降水量偏少8成以上。
1月31日气象干旱监测显示,北京、河北中南部、山西大部、山东北部和西部、河南大部、安徽北部、陕西大部、甘肃东部、湖北北部等地气象干旱达到中到重度,河北南部、山西东南部、河南西南部局部地区达到特旱。
2月2~3日,山西南部、陕西中南部、河南西部、甘肃东部、山东东南部等地出现1~5毫米降水,这些地区的气象干旱有所缓和。
    二、冬麦区干旱特征分析
    这次气象干旱的主要特征是:降水异常少,无雨日数多;平均气温高,土壤失墒快;气温起伏大,旱冻相叠加;干旱范围广,灾害影响大。
   1. 降水异常少,无雨日数多
    据统计,2008年11月1日至2009年1月31日,京冀晋豫鲁苏皖陕甘9省(市)平均降水量11.6毫米(常年值为30.9毫米),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四小值。总体上看,冬麦区降水量之少为30年一遇,特旱区达50年一遇;河北降水量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少值,北京、河南为第三少值。安徽沿淮淮北地区2008年11月至今累计降水量为21.6毫米,为历史同期第三少。9省(市)平均无降水日数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二多,其中河南为历史同期最多,河北、山西为历史同期次多。北京、河南等地已超过100天无有效降水。目前,部分地区的气象干旱已持续3个多月,出现了秋冬连旱。
    2. 平均气温高,土壤失墒快
    2008年11月1日以来,旱区大部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2℃;京冀晋豫鲁苏皖陕甘9省(市)平均气温偏高0.7℃,为历史同期第八高值。气温偏高,加之无积雪覆盖,加速了土壤失墒,麦区出现不同厚度干土层,部分地区干土层达5厘米以上,严重地区出现土地干裂。河北土壤墒情差,未冬灌地块20厘米土壤相对湿度已经降到40%。陕西关中地区麦田有不同程度的干土层,其中渭北一带干土层达10~15厘米。
   3. 气温起伏大,旱冻相叠加
   去年11月1日以来气温总体偏高,但2008年12月和2009年1月,我国先后遭受3次大范围寒潮过程影响,降温幅度大,部分地区24小时降温幅度超过20℃。安徽沿淮淮北最低气温普遍低达-10~-12℃,安徽、河南等地冬小麦发生冻害。旱冻相叠加,对冬小麦安全越冬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4. 干旱范围广,灾害影响大
   截至1月31日,气象干旱区波及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湖北、陕西、甘肃和宁夏等地,河北南部、山西东南部、河南西南部等地一度达到特旱,部分地区出现麦苗枯死现象,对小麦丰产构成严重威胁。
   干旱还造成森林火险等级偏高,部分地区人畜饮水困难,水库蓄水受到一定影响。
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