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来看,2008年除年初南方遭遇罕见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损失严重外,全国干旱受灾面积偏小,暴雨洪涝损失偏轻,气候年景较常年偏好。2008年中国气象灾害主要特点和事件有:
1. 暴雨洪涝灾害偏轻
2008年,初夏珠江流域和湘江上游发生严重洪涝灾害;盛夏,长江中上游和淮河流域出现强降水,局地暴雨成灾;秋季,南方出现1951年以来最强秋雨,部分地区发生秋涝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9月,四川地震灾区遭受暴雨及滑坡、泥石流袭击。总的来说,2008年我国未发生大范围的严重暴雨洪涝灾害,但局地暴雨洪涝灾害频繁,山洪灾害突出。与近10年灾情相比,暴雨洪涝经济损失偏轻,死亡人数偏少。
黄河发生建国以来最严重凌汛 3月,黄河内蒙古段因气温回升迅速,开河速度明显加快。由于开河期河槽蓄水量大,水位高,黄河内蒙古部分河段发生建国以来最为严重的凌汛灾害。
初夏珠江流域和湘江上游发生严重洪涝灾害 5月26日至6月19日,南方连续四次出现大范围强降雨天气过程。广东、广西、福建、湖南、湖北、江西、浙江、安徽、贵州、云南10省(区)平均降水量282.2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99.9毫米,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由于强降水覆盖范围广、持续时间长、降雨强度大,致使珠江流域和湘江上游发生较大洪水。上述10省(区)及重庆因暴雨洪涝及引发的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共造成3600多万人受灾,死亡177人;直接经济损失296.6亿元。
盛夏长江中上游和淮河流域出现强降水,局地暴雨成灾 7月20-24日,四川盆地、黄淮、江淮、江汉等地普降暴雨到大暴雨,降水量一般有100~180毫米,部分地区达200~240毫米。湖北、四川、江苏、山东、安徽、重庆部分地区发生了暴雨洪涝灾害,淮河流域出现超警戒水位的洪水。此次强降雨过程共造成820多万人受灾,死亡24人;直接经济损失28.2亿元。
上海遭受超百年一遇暴雨袭击 8月25日,上海市出现入汛后最强暴雨天气,徐汇区1小时最大降水量117.5毫米,突破1872年有气象资料以来1小时最大降水量记录。短时强降水导致市区150多条马路严重积水,最深达1.5米,城市交通受到严重影响。
9月四川地震灾区遭受暴雨及滑坡、泥石流袭击 9月22-27日,四川12市、38个县(市)遭受暴雨袭击,其中9个县(市)降了大暴雨,彭山和新都日降水量均突破9月历史极值。由于降水持续时间长、强度大,导致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灾害频发,因灾死亡27人,直接经济损失23亿元。
秋季,南方出现1951年以来最强秋雨 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我国南方出现秋季罕见的持续强降水天气,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强度大。10月21日-11月8日,南方(包括长江中下游、西南、华南)平均降水量为94.9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1.6倍,为1951年以来最大值;平均降水日数有8.8天,较常年同期偏多3.0天,为历史同期第四多。受持续强降雨影响,南方多条河流发生罕见秋汛,广西郁江、西江干流,湖南洞庭湖水系沅水、资水及云南元江均发生了历史同期最大洪水,部分地区发生秋涝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其中云南、广西人员伤亡重。
2. 干旱受灾面积偏小,但北方部分地区阶段性干旱严重
2008年,东北、华北等地发生严重冬春连旱;西北、华北等地夏季出现了阶段性气象干旱。总体来看,我国除北方部分地区出现阶段性干旱,局地旱情严重外,其余大部地区未出现大范围持续性严重干旱,干旱受灾范围偏小,灾情偏轻。
东北、华北等地发生严重冬春连旱 1月1日至3月18日,东北大部及内蒙古、河北、北京等地降水量普遍比常年同期偏少25%~80%,部分地区偏少80%以上。其中,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北京、天津、河北7省(市)平均降水量仅5.5毫米,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少值。由于降水异常偏少,加之气温偏高,导致东北西南部、华北东部、黄淮的部分地区及内蒙古中东部都出现了中至重度气象干旱,局部地区出现特旱。
北方部分地区出现阶段性夏旱 夏季,西北东北部和中西部、华北西部和北部、内蒙古、黑龙江等地出现了阶段性气象干旱。其中,5-9月新疆出现严重夏秋连旱,近40%的天然草场严重受旱,塔城地区遭受了30年一遇的罕见的干旱;宁夏中部干旱带、原州区东北部、彭阳北部遭受1980年以来最严重的夏旱,库塘蓄水不足,人畜饮水困难,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受到极大影响。
3. 热带气旋登陆时间早、登陆个数多
2008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有22个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8级)生成,生成个数较常年(平均27个)偏少,其中有10个在中国登陆,登陆个数比常年偏多3个。台风登陆时间之早、登陆比例之高均破历史记录,并具有登陆强度强(有6个登陆时达到台风以上强度)、登陆时间集中、但影响范围小(主要影响沿海省区,很少深入内陆)等特点。热带气旋共造成170多人死亡(包括失踪人口),直接经济损失320多亿元;“浣熊”是1949年以来登陆我国最早的热带气旋,“黑格比”是2008年登陆我国大陆地区强度最强、损失最重的台风。2008年热带气旋造成的经济损失轻于近10年以来的平均水平,死亡人数也少于近10年以来的平均值。
强热带风暴“浣熊” 0801号强热带风暴“浣熊”于4月18日在海南文昌市登陆,其登陆时间比常年初台登陆时间提早了2个多月,比历史上初台最早登陆时间(1971年5月3日)提前了15天,为1949年以来登陆我国最早的一个台风。
强台风“凤凰” 0808号强台风“凤凰”7月28日在台湾花莲和福建省福清市先后登陆,登陆福建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33米/秒。“凤凰”登陆时强度强、风大、降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受其影响,福建、浙江、广东、江西、湖南、安徽、江苏、山东等省共有16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92亿元。
强台风“黑格比” 0814号强台风“黑格比”于9月24日在广东电白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速48米/秒。“黑格比”具有强度强、移速快、范围广、破坏大等特点,是2008年登陆我国大陆地区强度最强、造成的损失最重的热带气旋。受其影响,广东、广西、海南、云南4省(区)共有42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95.6亿元。
4.低温冻害及雪灾损失特重,居2008年各种气象灾害损失之首
2008年,中国因低温冷冻灾害和雪灾共造成农作物受灾面积近1500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590多亿元,尤其年初南方遭受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其经济损失之大、受灾人口之多为近50年来同类灾害之最,也居2008年各种气象灾害损失之首。
1月10日至2月2日,我国大部尤其是南方地区连续四次出现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其影响范围之广、强度之大、持续时间之长、造成灾害之重,总体上达百年一遇,为历史罕见。灾害影响范围广:涉及全国近2/3省(区、市),全国除华南南部、东北及云南中南部等地以外的大部分地区均出现冰冻天气;强度大:表现为降温幅度大、气温异常偏低、降雪量异常偏多;持续时间长:安徽、贵州、湖北、湖南和江西5省冬季最大连续低温日数(日平均气温<1℃)达19天,较常年同期(5天)偏多近3倍,为1951年以来最大值,上述5省冬季最长连续冰冻日数达11天,较常年同期偏多8.1天,如此长的连续冰冻天气达百年一遇。造成的灾害重:持续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给交通运输、电力传输、通讯设施、农业及人民群众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和损失。据统计,此次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共造成农作物受灾面积1100多万公顷,受灾人口达1亿多人,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500亿元,并对电力运行造成灾难性影响。
10月26-28日,西藏林芝、昌都、山南、那曲和日喀则地区出现了有气象资料以来范围最广、强度最强的雨雪天气过程。全区3个站过程降水量超过100毫米,其中米林和错那的日降水量均突破历史极值;全区7个站积雪超过10厘米。强降雪(雨)天气过程造成山南地区隆子、错那和措美三县受灾严重。
5. 局地强对流天气发生频繁,雷击死亡人数较2007年明显偏少
2008年,中国局地强对流天气发生频繁,湖北、甘肃、河北、湖南等省受灾严重。雷击造成的伤亡人数较2007年明显偏少。
5月11-12日,湖北襄阳、钟祥等10县(市、区)遭受风雹袭击,50多万人受灾;6月3日,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苏等省部分地区遭受雷雨大风、冰雹袭击,死亡18人;6月8-14日,山东、湖北、甘肃、河南等省部分地区遭受风雹袭击,死亡20人;6月25-28日,河南、陕西、湖北、河北、山西等省部分地区遭受风雹灾害,死亡4人,直接经济损失8.8亿元;7月26-28日,湖北宜昌、恩施等地遭受风雹灾害,死亡3人;8月24-26日,河北省石家庄、邢台等8地遭受暴雨、冰雹灾害。
5月26日,辽宁凌海、盘山因雷击灾害死亡5人;6月4日,内蒙古赤峰市出现雷阵雨,雷击死亡3人;7月13日,江西上饶市余干县、鄱阳县发生雷击事件,造成3人死亡。
6. 江南、华南及新疆东部高温天气频繁,黄河下游地区出现凉夏
2008年夏季,江南、华南及新疆等地高温天气多,强度强。江西、浙江、湖南、广东、广西、福建、内蒙古、新疆等省区的部分地区出现了38~40℃的酷热天气,新疆和内蒙古的局部地区日最高气温达40~47℃。浙江中西部、江西中东部、福建西北部、新疆东部和南部等地高温日数有30~60天,一般较常年同期偏多7~9天。其中新疆夏季高温日数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吐鲁番(47.8℃)、塔城(41.6℃)等地极端最高气温创当地历史同期新高。但华北东部和南部、黄淮等地高温日数偏少,其中山东夏季区域平均高温日数为有气象记录以来(1952年)同期最少,河北、河南为有气象记录以来第二少,出现了几十年罕见的凉夏。
江南、华南出现明显“秋老虎”天气。9月中下旬,华南、江南等地再次出现大范围持续高温天气,极端最高气温一般为35~38℃,高温日数普遍在4天以上,其中福建漳州达12天,广东连州11天。
7. 北方地区春季沙尘天气过程明显偏少
2008年春季,我国北方平均沙尘日数为1.7天,比常年同期(平均5.5天)偏少3.8天,为1961年以来春季沙尘日数第二少的年份,仅多于2005年(1.4天)同期。春季我国北方地区共出现9次沙尘天气过程,较常年同期(2000-2007年平均13.8次)明显偏少:其中1次强沙尘暴,6次沙尘暴,2次扬沙过程。与2007年春季(15次)相比,沙尘次数明显偏少,强度也偏弱。
8. 10月西藏出现罕见雪灾
10月26-28日,西藏林芝、昌都、山南、那曲和日喀则地区出现了有气象资料以来范围最广、强度最强的雨雪天气过程。全区3个站过程降水量超过100毫米,其中米林和错那的日降水量分别为103毫米、83.9毫米,均突破历史极值;全区7个站积雪超过10厘米,其中错那、嘉黎、帕里和索县分别达64厘米、33厘米、28厘米和25厘米。强降雪(雨)天气过程造成山南地区隆子、错那和措美三县受灾严重。据统计,共有10人冻死,9600多头(只)牲畜死亡或失踪,3000多牧民、40.18万头(只)牲畜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