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香港天文台的热情邀请,
• 天文台对这次交流活动作了精心安排。
•
• 2月16-18日,安排了7个讲座。每日上、下午各3小时。内容包括:第一讲,全球气候系统;第2讲,气候动力学;第3讲,气候预测:原理和方法;第4讲,气候预测:集合气候预报系统;第五讲 气候预测;利用MJO的延伸预报方法及将来的改进;第6讲,第7讲,气候变化:观测事实;预测和对策。除香港天文台的专家外,来自澳门地球物理和气象局以及港澳几所大学的教师和学生也前往听讲。学员反映,丁院士的讲座深入浅出,十分实用。听此讲座收获极大,解决了他们在工作中多年没有弄清的问题。丁院士为这次讲座做了精心准备,除科普报告和7个讲座的PPT外,还准备了“气候变化和气候变率”“气候变化中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全球碳循环及人类对全球碳收支的影响”“超级集合预报方法”以及“模式结果分析的不确定性”等5个附录,并提供了一篇近三万字的问题解答,回答了全球气候变化一些重要问题。这些材料,已在香港天文台网站公布,并与WMO网站链接,以便科研、业务人员及时查阅。近来,国外读者也来函索要讲座光盘
•
•
• 在港期间,以及临行前,林超英台长与丁院士进行了会谈主要谈及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与香港目前开展气候预测的途径。丁院士积极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要点是:从防灾减灾入手,关注气候变化和香港地区的气候预测,发展一套大城市的无缝隙细化预报系统。林台长表示,他今年4月将退休,他一定会继续促进中国气象局与香港天文台的良好合作关系。
天文台的同行们每周工作5天半。如遇组织培训,开展学术交流等活动占用了白天的时间,他们会在晚上加班完成半天的工作,一般不会拖到第2天。
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是香港天文台的使命之一,所以,科普工作极受重视。天文台常常接待中小学生前来参观。起初只接待高中学生,后来扩大到初中、小学,甚至幼儿园,最小的参观者只有3岁。为孩子们讲解气候与气候变化知识,是天文台专家们非常乐于履行的义务。对此,我们也深有感触,并从中学到了宝贵的敬业精神和服务于公众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