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01月25日  星期六
CN / EN / 微信
胡国权参加气候变化国际科学大会总结
日期:2009-05-14

 

 

“气候变化:全球风险、挑战与决策”国际科学大会于2009310-12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该会由国际大学研究联盟(IARU)主办,该联盟包括了国际上十所研究型大学,北京大学也列其中,旨在通过研讨交流,对目前气候变化领域国际最新科学进展进行梳理,明确科学界需要为决策者采取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措施提供哪些支持,会议的成果将提供给年底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以便为2012年后国际气候变化制度的建立提供更多的信息和决策依据。我局科技司巢清尘和气候中心胡国权同志受邀参加会议,现将与会情况汇报如下。

一、大会基本情况

大会邀请了众多政要和知名科学家参加,涵盖了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相关的研究领域,来自近80个国家的2500多名代表与会,以大会报告、分会报告和墙报三种形式进行交流。丹麦总理Anders Fogh Rasmussen、丹麦气候与能源大臣Connie Hedegaard、丹麦科技大臣Helge Sander、英国气候变化特别代表John AshtonIPCC主席帕丘里、伦敦经济和政治学院斯特恩爵士等均在大会发言、报告。报告了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行动以及科学研究新成果,如海平面上升等观测事实、气候变化的经济成本分析等。

大会有六个议题,58个分议题,分别包括以下主题:

1.探索风险:理解气候变化。包括海平面上升,2030年的全球和区域气候状况,与区域气候相应的海洋环流变化,碳汇的脆弱性,地球系统谱模式,理解过去并服务未来,地球系统反馈和碳丢失,归因的不确定性。

2.责任分担和机会:公平问题。包括国家、部门和个人的公平问题,国家和区域的公平问题,时间上的公平问题: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排放和受害,人类和自然界的其它生物的公平问题,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的不同影响,避免土地利用变化减少碳排放(该分会场主席之一为北大教授)。

3.减少气候变化风险:减缓机会。包括经济学模式集合和碳汇动力学,碳捕获和储存技术,生物燃料的潜能和局限,可再生能源,节能和效率,社会、经济、环境综合考虑能源方案(该分会场主席为中国社科院研究员),管理碳消费的制度改革,碳定价策略,森林、农业在减缓气候变化中的角色,非技术行为如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低碳科学、技术、政策,气候变化和空气污染:非CO2大气污染物(甲烷,卤烃化合物,氧化亚氮,臭氧,气溶胶)在气候稳定性的角色,国家和区域减缓政策的发展状况。

4.对影响的准备:适应不可避免的气候变化。包括气候变化和水系统,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适应和不适应气候变化的经济成本,城市和区域适应气候变化,人类对土地利用的适应问题,海岸带和海洋资源的适应问题,测量和加强适应能力,未来农业生产的适应问题,森林的适应问题,用于支持适应的气候工具和信息,最不发达国家面临的气候变化挑战、经验和前途,适应与气候风险和保险

5.管理行星地球。包括确保全球可持续发展,使得综合评估、大气环流模式、经济和地球系统模式无缝隙的衔接,管理地球,陆地和海洋酸化,食品安全,地球系统管理,综合评估模式,长期气候政策。

6.全民总动员:气候变化的人类元素。包括不减缓气候变化的经济成本,媒体在气候变化中的角色,非国家成员在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加强合作避免冲突,减缓-地理冲突-气候安全,文明、价值和世界观在响应气候变化中的作用。

12日下午的闭幕式上,主办方总结了本次大会所达成的六点初步共识:

一是气候趋势。最近的观测确认,全球目前的排放率正处在IPCC最高的排放情景,甚至还要糟糕。气候系统许多关键参数的变化已经远远超过人类历史发展和繁荣所经历的自然变率的分布。这些参数包括全球的平均温度,海平面的上升,海洋和冰盖的动力学,海洋酸化以及极端气候事件。其严重风险是很多趋势还将加速,气候转型的突变或不可逆转的风险性还将增加;

二是社会破坏。研究团体提供了更多的信息来支持“危险的气候变化”的讨论。最近的观测表明,即使是在气候变化的中等水平,社会系统都处于高脆弱性,特别是对贫困国家和群体。温度上升大约2将使得当代社会很难适应,在本世纪的大部分时间,气候的破坏水平将进一步增加;

三是长期对策。不论“危险的气候变化”是如何被定义,基于全球和区域共同行动基础上的迅速、持续和有效的减缓可避免“危险的气候变化”。如果设定较弱的2020年减排目标,将会增加多种风险,并且使得2050年的减排目标任务更难实现。如果人类拖延采取有效的减缓行动,将会明显增加适应和减缓的长期社会和经济成本;

四是公平尺度。气候变化正在并将对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区、当代和后代,以及人类社会和自然系统产生不同的影响,对脆弱人群应对气候变化,需要有效和有较好资助的适应安全网,同时也需要有共同但有区别的减缓对策以保护贫困和最脆弱人群;

五是无行动是不可宽恕的。没有理由不采取行动。我们已经有许多包括经济的、技术的、行为上的、管理的技术和方法,来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但是这些技术和方法必须是更有生命力和广泛被实施,以实现低碳经济所需要的社会变革。基于协调一致的努力来改变我们目前的能源经济将产生大量的效益,包括可持续的能源就业岗位的增加,气候变化所引起的健康和经济成本的减少,以及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生态系统服务业的复兴;

六是面对挑战。为实现社会变革,我们需要面对气候变化的挑战,克服重要约束,抓住关键机遇,包括减少社会和经济系统的惯性,建立日益增长的公众愿望以促使政府应对气候变化,取消内在的和外在的补贴,降低既有利益对增加排放和减少弹性的影响,促使政府、私有部门和国有群体中无效管理和低效机制向创新型领导变革,使社会进入模范和实践型以保持可持续性。本次大会的主席将这六点初步共识转交给了丹麦总理。

二、我局代表与会情况

       巢清尘在10日上午做了题为“气候变化:中国所面临的科技挑战”的大会报告,介绍了气候变化对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所做的努力,包括政策、组织和科技方面的具体行动,中国和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所面临的科技挑战,这些挑战既包括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认识,也有在应对气候变化关键技术上的瓶颈。强调了中国希望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推进应对气候变化的科学与技术创新,包括联合进行气候变化科学问题研究、联合开展气候变化友好技术的开发、联合进行适应气候变化的技术和措施研究。最后呼吁国际社会进一步加强气候变化的科技创新、合作与普及。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增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科技能力。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和技术转让,提高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重视和加强科学知识的普及,提高国际社会气候变化意识。会后一些外国学者表示他们了解到了中国已经做的许多工作,更知道了中国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思路。

       胡国权11日下午在第21分会场做了题为“国家/区域人均历史排放对气候变化贡献的数值模拟研究”的报告。本报告是基于巴西案文的理论框架,用一个简单气候模式对国家/区域的人均历史排放对气候变化(全球地表温度变化)的贡献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报告介绍了所用模式的理论基础,结构和模式的初值检验,人均排放资料,以及模拟结果。模式结果表明对每个国家而言,国家总排放贡献率和人均排放贡献率的大小有显著的差异,并且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排放贡献率要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人均排放贡献率。最后,报告强调为了公平和可持续发展,在有关碳收支和分配权的计算中要考虑到人均历史排放,并且有必要定义一个新的指标来考虑人均历史排放责任的问题。

        三、感受和建议

       1、此次大会是近年国际气候变化领域规模非常大的一次科学盛会,所涉及的领域涵盖了气候变化事实、影响适应、减缓、社会、经济、人文等多学科,吸引了众多国际知名科学家和社会学家。应该说一些新的科学研究结论,特别是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之后的一些新发现得到了很好的交流和展示。但是也感觉到虽然本次大会是一次科学大会,但其政治目的性非常强,直接服务于年底制订新的国际气候变化政策。由于大会由丹麦操办,实际上充分反映了欧盟在应对气候变化上的领导地位和主导意识。会上不断提及2度危险阈值问题,需要尽快采取减缓气候变化行动,欧盟的2020年在1990年基础上减排20%2050年减排80%的目标,发达国家应率先采取行动,但快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也必须采取实质性行动等观点。另外,也不断点中国、印度等国家的名字,强调如果这些国家不参与行动,将不可能完成应对气候变化的长期目标。本次会议最后给出的六点初步共识并没有经过大会的某种程序(如征求分会主席的意见等),只是大会主办方单方面抛出的结论。主办方将在今年六月完成大会汇总报告,提交给年底的联合国缔约方大会。鉴于今年国际气候变化谈判的压力,我国需要很好地组织,加强与各方的沟通和交流,适时提出我国对案。

2、积极参加此类大会,加强交流和学习。此次大会汇聚了国际上顶尖的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以及社会活动家、政府官员等,是所涉及学科甚广的一次大会,在这里可以获得最新的权威的信息,并且可以将我们的最新成果同国外的同行进行交流,展示我国在气候变化方面作的努力和已有的成果。此次我国共有25人注册参会(未注册者不计),其中9人作口头报告(oral),分布在5个分会场:5个涉及减缓部分,1个涉及适应部分,2个涉及管理部分,1个涉及加强合作避免冲突部分;16人张贴海报(poster),分布在7个分会场:2个涉及碳价格体系,3个涉及低碳科学、技术,6个涉及土地利用,1个涉及城市适应,1个涉及国家和区域平衡,2个涉及农业在减缓气候变化中的角色,1个涉及非二氧化碳地球污染物的角色。总体看来,相对我国的大国地位,研究所涉及的面还不广,同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不少差距。需要我们拓广领域,进一步加强研究。

3、从此次会议来看,与会各方关注度由强到弱应该是:减缓>适应>基本事实。对于基本事实主要关注海平面和碳汇问题。会议的主要论调认为全球变暖的事实已经不需要再多讲了,现在最重要的要采取行动,而最迫切的就是减缓行动,其次是适应问题。从此次会议来看,对于这些方面的研究,我国还是比较弱,需要相关部门引起重视,加强研究,特别应加强各部门的合作,通过多学科的共同研究为我国的气候变化谈判和有关行动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我局应积极组织,在一些强势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在一些交叉学科领域上开辟空间。

 

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