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上半年,我国天气气候特征为:全国总体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干旱频发、影响范围广,特别是北方冬麦区发生罕见秋冬连旱;强对流天气出现早、影响范围广、强度大且灾害重;东北旱涝急转、初夏低温严重,给农作物生长造成严重不利影响;高温范围广、强度大;暴雨极端性强,部分地区暴雨洪涝灾害重;沙尘天气少、台风灾害轻。
1.全国上半年平均气温为历史同期第三高、降水偏少
图1 1951-2009年全国1-6月平均气温历年变化(℃)
2009年1-6月,全国平均气温为8.1℃,较常年同期(6.7℃)偏高1.4℃(图1),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三高。与常年同期相比,除东北大部、华南大部及内蒙古东北部、四川东部、贵州中部、云南大部等地接近常年外,全国其余大部地区偏高1-2℃,部分地区偏高2-4℃(图2)。
图2 2009年1-6月全国气温距平分布(℃)
2009年1-6月,全国平均降水量为249.3毫米,比常年同期 (264.2毫米)偏少(图3)。降水量总体由东南向西北方向递减,淮河流域及秦岭以南大部分地区降水量普遍有300-800毫米,江西东部和北部、福建西北部、广东西部、广西东部有800-1200毫米;东北、华北、黄淮北部、西北东部和中部及内蒙古中东部、西藏东部、新疆北部等地降水量有50-300毫米,内蒙古西部、西北西部及西藏西部等地降水量不足50毫米。与常年同期相比,除黑龙江大部、辽宁东部、河北东南部等地降水量偏多3成至1倍外,全国其余大部地区降水量接近常年同期或偏少,其中新疆南部、甘肃大部、内蒙古西部、宁夏、陕西北部、山西北部、西藏西部和东南部、江西中南部、福建大部等地偏少3-8成(图4)。
图3 1951-2009年全国1-6月降水量历年变化(毫米)
图4 2009年1-6月全国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分布(%)
2. 干旱频发、影响范围广
图5 2009年1-6月全国发生干旱区域示意图
2009年1-6月,我国干旱频发,影响范围广。2008年11月初至2009年1月底,北方冬麦区发生罕见秋冬连旱;2月,华南及云南等地气象干旱较重;5月,黑龙江及内蒙古东北部春旱严重;5-6月,西藏东部出现近10年来严重干旱;4-6月,西北地区东北部及山西北部干旱严重(图5)。
北方冬麦区发生罕见秋冬连旱:2008年11月初至2009年1月底,北方冬麦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少5~8成,其中山西中部、河北中南部、河南东北部和中部、山东西部、安徽西北部等地降水量偏少8成以上。京冀晋豫鲁苏皖陕甘9省(市)平均降水量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四少,无降水日数为历史同期次多。总体上看,冬麦区降水量之少为30年一遇,重旱区达50年一遇。这次气象干旱具有降水异常少,无雨日数多;平均气温高,土壤失墒快;气温起伏大,旱冻相叠加;干旱范围广,灾害影响大等特征。据民政部2月6日统计,北方冬麦区冀晋鲁豫陕甘皖苏8省因干旱造成8932.1万人受灾,有298.1万人、105万头大牲畜出现饮水困难,受灾面积945.3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超过60亿元。干旱还造成森林火险等级偏高,水库蓄水受到一定影响。
华南及云南等地2月气象干旱较重: 冬季,我国南方地区降水也持续偏少,与常年同期相比,江南南部、华南大部及云南南部、西藏中西部等偏少5-8成,广东东部偏少超过8成。加上华南大部、江南南部及贵州大部、云南东部等地2月气温偏高显著,气象干旱发展迅速。2月底,江南南部、华南大部及贵州大部、云南、四川中部和南部、西藏中部有中到重度气象干旱,局部达特旱。干旱造成云南、广西、广东、福建四省(区)708.8万人受灾,162.0万人饮水困难,农田受灾面积115.2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7.4亿元。
黑龙江及内蒙古东北部春旱严重:2009年4月1日-5月28日,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大部持续少雨,降水量普遍不足50毫米,其中内蒙古东北部降水量不足10毫米。与常年同期相比,上述地区降水量普遍偏少5~8成,内蒙古东北部偏少8成以上;与此同时,内蒙古大部、黑龙江气温普遍偏高2~4℃。5月1-28日,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区域平均降水量之少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小值,平均气温之高达历史同期最高值。由于降水持续偏少、气温偏高,导致土壤失墒加剧,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大部出现中到重旱,内蒙古东北部达特旱。旱情对农作物出苗及幼苗生长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还导致黑龙江、内蒙古的局部地区发生森林火灾。
西藏东部出现近10年来严重干旱:4月1日至6月22日,西藏东部地区降水量近有78.4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3成,为近10年来同期最少值,特别是6月1-22日,西藏东部平均降水量只有16.6毫米,为1956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少值。与此同时,上述地区气温偏高1-2℃,少雨温高,导致西藏东南部干旱严重。
西北地区东北部及山西北部干旱严重:西北地区东北部及山西北部3月1日至7月6日降水量为72.1毫米,比常年偏少近5成,宁夏春季以来降水量仅为37.4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6成,为1963年以来第二少值。加上同期气温偏高,西北地区东北部及山西北部出现中到重度程度干旱。持续干旱使冬小麦、春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生长发育受到较大影响, 宁夏农作物受旱面积51.5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5.9亿元。
3.强对流天气出现早、影响范围广、强度大且灾害重
今年,首次冰雹天气出现在1月21日(河南省洛阳市),比常年(平均出现在2月上旬)偏早10多天,比2008年(2月19日)提早近一个月。2月下半月,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大范围持续阴雨天气,伴随出现雷电、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强对流天气来得早且多,上海初雷日期比常年提前了近1个月,2月22-28日,长江中下游地区区域平均雷暴、冰雹日数为2.7天,较常年同期偏多2.3天。
6月,强对流天气频繁,大部地区的雷暴、冰雹等强对流天气日数接近常年同期或偏多,河南、安徽、江苏、广东、江西等省的局部地区受灾较重。据统计,全国强对流天气造成107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近80亿元。其中,6月3-6日,豫皖苏晋鲁浙鄂7省先后遭受飑线、强雷暴和大风冰雹袭击,河南出现历史罕见强飑线过程,商丘的永城、宁陵均出现1957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大风速,江苏省冰雹发生范围之大,持续时间之长均为1961年来之最,安徽25个市县最大风速超过历史记录,范围之广为历史罕见。这一时段的局地强对流天气由于影响广、极端性强,造成7省因灾死亡56人,直接经济损失58.7亿元。
4.东北旱涝急转、初夏低温严重
5月底东北中北部、内蒙古东北部旱情得到解除,但随后又呈现低温多雨态势,旱涝急转,低温冷害严重。
5月29日至6月末,东北大部地区降水量一般有100-200毫米,其中黑龙江中部地区达200-300毫米。与常年同期相比,黑龙江大部偏多3成至1倍,中西部地区偏多1-2倍。黑龙江平均降水量为164毫米,降水日数有21.9天,降水量与降水日数均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值;吉林平均降水日数为18.9天,为1972年以来同期最多。
同时,东北大部地区平均气温明显偏低,其中黑龙江中东部、吉林大部偏低1-2℃,黑龙江西部偏低2-4℃。黑龙江平均气温为1951年以来历史第三低;吉林为1975年以来仅次于1992年第二低。
长时间低温阴雨,光照严重不足,给东北地区春玉米、大豆、水稻的生长发育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
5.高温天气范围广、强度大
6月,我国中东部大部以及内蒙古西部、新疆等地普遍出现35℃以上高温天气。江南、江汉、江淮西部、黄淮大部、华北大部35℃以上的高温日数较常年同期偏多2~6天,湖北南部、湖南北部、河南北部等地偏多6~8天。
6月23-27日,我国出现大范围高温天气,涉及17个省(市、区),此次高温天气具有影响范围广、强度强的特点。河北南部、河南北部以及新疆东部等地局部最高气温达40~43℃,6月25日,河南安阳(43.2 ℃),河北邢台(42.4℃),山东朝城( 41.8℃)、潍坊(41.4℃)、济南(41.2℃)、陵县(41.0℃)等地日最高气温创6月新高,安阳、邢台、朝城、潍坊等地均打破夏季极端最高气温纪录。异常高温天气对人们的健康和城市用电、用水等造成不利影响。
6. 暴雨极端性强,部分地区暴雨洪涝灾害重
5月以来,我国降水以过程性为主,大范围持续性的暴雨天气少,大江大河水势比较平稳,未发生大范围严重洪涝灾害,但部分地区发生暴雨洪涝、山体滑坡等灾害,造成较重损失。
5月9-10日,华北南部和黄淮北部出现区域性暴雨过程,山东北部有大暴雨。此次降雨过程具有历时短、强度强、极值多、范围广等特点。5月10日,日降水量最大的出现在山东高青,达197.2毫米,河北邢台日降水量达175.5毫米,山东羊角沟为150.5毫米,均为5月日降水量极大值。山西长治、山东陵县、河南安阳、河北南宫日降水量分别超过50毫米,也为5月日降水量极大值。暴雨洪涝造成山东直接经济损失13.2亿元。
5月27-28日,河南西部、湖北大部、江西西部出现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过程降水量一般在50-150毫米,其中湖北天门降水量149毫米。湖北省受灾较为严重,直接经济损失5.9亿元。
6月,南方共出现4次大到暴雨天气过程,其中,月底的降水过程范围最广,强度最强,影响最大。6月28-30日,西南地区东部、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及华南沿海普降大到暴雨,其中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四川盆地出现区域性大暴雨。这是长江中下游地区今年入汛以来的范围最大、强度最强的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其中,湖北鹤峰过程降水量达384毫米;24小时降水量达313毫米,突破当地日降水量的历史记录,为超百年一遇。此次强降雨过程造成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10个省(区、市)2143.1万人受灾,因灾死亡55人;倒塌房屋3.1万间;直接经济损失达50.5亿元。其中,湖北、四川、贵州、重庆灾情较为严重。
7. 沙尘天气少、台风灾害轻
上半年,我国北方地区共出现8次沙尘天气过程,为2000年以来最少。我国北方地区平均沙尘日数为1.3天,为1954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小值。沙尘过程多出现在3、4月份,其中4月23-25日的沙尘暴过程为今年以来最强的一次沙尘天气过程,新疆、甘肃受灾较重。
此外,上半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有4个热带气旋生成,其中2个登陆,登陆个数较常年同期偏多,但热带气旋造成的灾害总体偏轻。今年第3号热带风暴“莲花”和第4号热带风暴“浪卡”分别于6月21日和6月26日在福建晋江市东石镇和广东惠东县平海镇沿海登陆,其中“莲花”登陆时间比常年台风初次登陆时间提早10天。受“莲花”影响,21-23日,福建南部、广东东部出现了大到暴雨,局部特大暴雨,福建东山县红旗水库过程降水量达494.7毫米。“莲花”造成福建、广东6人死亡,农作物受灾面积3.2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6.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