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召开的八国集团拉奎拉峰会上,发达国家承诺在2050年使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或近期年份的基础上至少减排80%。此次八国集团峰会能在关键议题上迈出关键一步,很大程度上与奥巴马执政后对美国气候政策做出调整有关。
发展中国家原本期望,在本次八国峰会上发达国家领导人能够就资金和技术转让问题拿出诚意,发达国家却试图让发展中国家承诺具体的减排目标,自然让发展中国家难以接受。最关键的问题在于,今后如何将这一长期目标落实到具体行动上,转变为各国必须执行的政策,特别是建立一个可量化可实现的中期目标,以及切实可行的路线图。
发达国家应承担主要的减排义务,并率先大幅度减排。从八国集团峰会声明对减排基准年的模糊处理和2020年中期目标的缺失来看,发达国家在温室气体减排问题上并不愿意先行一步,而是一再强调新兴经济体需要大幅度减少排放。这是非常不公平的。
目前75%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来自发达国家,在人均累积排放量方面,发展中国家只有发达国家的24%。八国集团成员总人口只占全球人口的约13%,然而近一半的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源自这8个国家。在过去20多年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均累积排放量差别,不仅没有缩小反而在加大。
因此,发达国家长期大量排放温室气体是造成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而发展中国家却是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最大受害者。按照《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发达国家无疑应承担主要的减排义务,并率先大幅度减排。
此外,资金援助和技术转让也必须落到实处。根据气候公约的相关规定,发达国家有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援助和技术转让的义务,然而多年来,国际气候谈判在这一实际议题上进展缓慢,收效甚微。
发展中国家要求建立公共基金,强化发达国家政府的主导作用,而发达国家则坚持更多依靠国际碳市场和私营部门的投资。此次八国峰会的声明中,都强调了加强低碳技术研究开发和为应对气候变化筹集资金的重要性。当前国际气候谈判,资金问题是解决减缓、适应和技术等一系列实质问题的“钥匙”,如果拿不出一个解决资金问题的方案,在其他问题上很难单独突破。
事实上,许多发展中国家在采取减排行动上所做的努力和成效,超出了发达国家的预期。例如,中国在2007年6月发布实施《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成立了由国务院总理担任组长的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并提出在“十一五”规划(2006—2010年)期间单位GDP能耗降低20%。中国在2006至2008年单位GDP能耗分别下降1.79%、4.04%和4.59%,相当于节能3亿吨左右标准煤,少排放二氧化碳约7.5亿吨,并有望完成“十一五”规划的节能减排目标。印度于2007年6月成立了“总理气候变化委员会”,一年后又颁布了“气候变化国家行动计划”,筹备实施提高能源效率计划和气候变化战略研究计划等8项全国性计划。2007年11月,巴西公布了2007年—2010年科学、技术和创新行动计划,包含的四大优先领域之一为应对气候变化。2008年9月,巴西气候变化部际委员会制定“气候变化国家计划”,其中包括增加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比重,实行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冰箱回收计划等。
促进低碳发展不仅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也是各国可持续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