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01月24日  星期五
CN / EN / 微信
加快标准化建设 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纪念世界标准日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 宇如聪
日期:2009-10-14

  气候变化关系人类的福祉,关系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今年“世界标准日”的主题确定为:运用标准应对气候变化(Tackling climate change through Standards),目的就是呼吁全社会充分认识标准的价值,有效运用标准,科学理性应对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是当前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全球性热点问题。近年来,在国际多边和双边活动中气候变化都是主要的议题之一。200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通过了气候变化国际谈判的“巴厘路线图”。今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将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就2012年后国际温室气体减排协议进行谈判。正如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第三次世界气候大会上强调的那样,气候和气候变化问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关切和重视,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全球民众的高度关心和忧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各类国际组织的高度关注和思考。

 

  我国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做出新贡献。2007年6月,国务院成立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与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并正式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2008年6月,中央政治局举行以全球气候变化及我国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主题的集体学习。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连续两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中国气象局党组认真贯彻党中央和国务院的精神和要求,始终把加强防灾减灾和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作为气象工作的中心任务,采取有效措施,着力发展现代气象业务,增强气候变化业务服务能力,提升应对气候变化国家基础科技实力。

 

  应对气候变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运用科学、技术、管理等多种手段,而标准是获得最佳综合效果的根本保证。节能减排、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调整能源结构、环境保护等众多领域都涉及标准,许多法律法规也需要以标准为技术支撑。充分利用标准,发挥标准的效益,已经成为一种国际趋势。全球三大标准化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信联盟(ITU)加大了应对气候变化相关技术标准的制订工作力度。2007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报告中引用了IEC、ISO、ITU发布的技术标准,并指出,这些标准是当前减缓气候变化的一种技术保障途径,而且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标准必将为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国高度重视标准在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中的作用,加大了相关技术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力度。我国现行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标准近1500项,其中国家标准近650项,行业标准近500项,地方标准350项,由节能、节水、节材、节地等八大重点领域构成的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标准体系框架和气候与气候变化应对标准体系框架均已初步形成,为落实《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奠定了良好基础。

 

  中国气象局作为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技术支撑部门,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特别是近年来,着力从两个方面加强了气象标准化工作。一方面,加强了标准化技术组织建设,标准的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到目前,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成立了三个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三个分技术委员会,正在筹建的有两个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截至2008年年底,已颁布和实施气象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121项,颁布实施气象地方标准50余项。《气象干旱等级》等国家标准和《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等气象行业标准,在业务服务中推广应用,对规范全行业气象业务服务起到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另一方面,标准化工作越来越得到重视,其重要性日益突显。2009年中国气象局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气象标准化工作会议,组织编制了《全国气象标准体系构建与2009年至2011年标准化发展规划》,下发了《中国气象局关于加强气象标准化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气象标准化的工作定位、主要任务、体系构架,为全面做好新形势下气象标准化工作,提升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提升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是长期而复杂的历史任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而艰巨的紧迫课题。各级气象部门要以世界标准日为契机,进一步强化对标准和标准化工作的认识,认真落实中国气象局关于加强气象标准化工作的各项要求和部署,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全面做好新时期气象标准化工作,提升气象标准工作能力,充分发挥气象标准效益,为增强国际竞争力,有效应对国际压力,为推动相关领域技术进步,促进安全生产、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为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