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01月25日  星期六
CN / EN / 微信
“母亲河”能否安康依旧
关注气候变暖下的黄河水资源可持续发展
日期:2009-11-24

  中国气象报记者  王建忠

  

  “河流所经之处,生灵跳跃、万物丰茂,呈现出一片生机……”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侯全亮研究员,其简历中最先吸引记者眼光的是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的身份,他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了黄河在他心目中作为一条健康之河应有的情形。

 

  而眼下,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影响下,黄河流域水资源系统正发生深刻变化。

 

  在日前召开的第四届黄河国际论坛上,中外专家呼吁:为应对气候变化情况下黄河水资源量再生能力的变化,保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必要对气候变化情况下黄河干流水资源变化情况进行研究。

 

  

  冰川消融冻土融化佐证黄河流域气候变暖

 

  冰川消融成为气候变暖的证据之一。黄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王玲教授说,最近35年(1966年至2000年)内,气候变暖导致黄河源区阿尼玛卿山冰川总面积减少了17%,高山雪线上升近30米。

 

  气温升高还导致黄河源区冻土融化。观测资料显示,季节冻土温度升高了0.3℃至0.7℃,永久冻土温度升高了0.1℃至0.4℃。同时,区域内许多湖泊萎缩甚至消失,草场退化,生态环境恶化。研究资料表明,黄河源区2000年沼泽湿地及湖泊面积比1976年减少了近3000平方公里。

 

  气候变化导致来水量减少,干旱缺水日趋成为黄河的主要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黄河暴雨洪水频次和量级在变小。气象统计资料显示,黄河流域从1965年起连续干旱,自19世纪90年代以来,干旱程度不断加剧,范围逐渐扩大。“气候变化导致的来水量减少是流域干旱的重要原因。”王玲表示,最明显的是黄河流域径流发生的变化,天然径流量与降水均呈减少的趋势,径流减幅大于降水减幅。黄河源区20世纪90年代天然径流量为176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205亿立方米)减少了15%。黄河入海水量减少导致黄河下游河道萎缩严重,二级悬河迅速发展,不仅使堤防“冲决”和“溃决”的可能性增大,还导致下游河道内湿地萎缩,水质恶化,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

 

  “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导致河川径流量逐年减少。”王玲指出,这使黄河流域水资源发生了明显变化。这种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涉及到流域水循环的各个环节,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是交织在一起。

  

 

  气候变化带来黄河水资源管理难题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的Jurgen Schmandt博士指出,流域水资源问题是从一系列复杂的全球性及地区性问题中衍生出来的。气候变化与其他流域因素,如人口增长,城市化、环境退化等都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在干旱的黄河流域进一步减少供水或增加用水需求将严重影响黄河和所有依赖它而存在的一切。”荷兰水循环研究所的Ronald Loeve博士在研究中指出,黄河中下游断流逐步有频率和周期的增加,严重影响了黄河下游灌溉用水。导致黄河频繁干涸最重要的是人为因素。然而,天然径流、降水和气温的趋势显示,气候变化是用水发生危机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即使是在黄河源区,即使人力干预被限制,黄河流量依然显示出稳步下降的趋势。

 

  黄河是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的重要水源,但黄河天然径流量仅占全国的2.2%,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2.5%;黄河承担着全国12%的人口和15%的耕地的供水任务,同时还承担着向流域外部分地区远距离调水任务。“水少沙多、水沙异源、水沙关系不协调是黄河水资源的突出特点。”王玲说,从黄河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来看,洪水威胁、水资源供需矛盾、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恶化等是黄河长期面临的三大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在气候变暖大背景下黄河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愈来愈尖锐,流域水资源管理成为流域管理的首要问题。”从事黄河水资源研究的黄河水利委员会西峰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的刘平乐说,必须以黄河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流域社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当前,黄河水资源利用存在着诸如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尖锐、水污染程度日益严重、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等诸多问题。为此,作为中国—欧盟流域管理项目组专家、北京大学教授杨小柳就指出,近年来黄河工程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工程规划、建设、管理走在了世界前列,这属于硬性措施的范畴。在目前的黄河流域综合规划修编中,应在继承传统工程措施的基础上,更加重视流域综合管理,加强体制、手段、法制、队伍、政策等软性措施的研究。

 

  

  中外专家开出水资源管理良方

 

  参加第四届黄河国际论坛的中外专家为黄河水资源的管理开出了一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良方:

 

  一是不断完善流域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法规体系。水资源保护与利用首先要完善相关的法规体系,健全执法机构,加大执法力度,切实使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纳入正规化、法制化轨道。 

 

  二是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加强对引水计量设施的监督管理。充分利用现有水库,实施丰蓄枯调,确保黄河河道不断流。

 

  三是大力加强流域水资源保护工作。

 

  四是提高治黄科技含量,实现水资源科学化管理。

 

  五是制订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中长期规划。

 

  六是合理配置水资源维持黄河健康生命。在黄河水资源的配置中,首先要优先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用水,第二是协调生态用水与工农业生产用水之间的关系。 

 

  七是增强全民节水意识推动流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而最重要的是,人们必须正视现实,直面黄河水危机,尊重自然、经济和社会规律,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各种关系。

  

 

  研究气候变化对黄河流域影响意义重大

 

  荷兰未来水资源研究所的Walter Immerzeel博士正采用冰雪融化径流模型,即用遥感降水和积雪估计总径流和汇入黄河的降雨和融水来模拟气候变化对黄河流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冰川和积雪覆盖的地区对温度的变化高度敏感;预测这一地区温度将会上升;一些模型研究表明,未来黄河的流量将有明显下降趋势。

 

  和Walter Immerzeel博士一样,世界各国的相关机构和组织,以及相关行业的科学家把研究重点投向了黄河。“气候变化是否已经对黄河流域水资源产生了趋势性的影响?未来气候变化对黄河流域水资源产生何种影响?这些都是目前亟须进一步研究的重大问题。”王玲说。

 

  国家气候中心早在90年代初就开始研究气候变化对黄河流域的影响,并开展了大量的气候变化对黄河流域影响评估与对策的研究。2008年4月,“水利部应对气候变化研究中心”在南京成立,标志着中国水利在应对气候变化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领域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与此同时,中国-欧盟流域管理项目也开始了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影响研究,项目将会给出在气候和社会经济综合情境下,黄河流域未来水资源供需瓶颈及其相应适应性管理对策等一系列成果。

 

  专家强调,要从黄河流域管理的实际需求出发,科学识别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流域水资源系统的影响,评估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黄河流域水资源变化趋势,有针对性地提出流域水资源管理体系应对气候变化的对策,为黄河流域综合规划和“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提供科学依据。

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