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第一阶段会谈进展缓慢,各方普遍对15日开始的第二阶段高级别会谈寄予厚望。然而16日的大会却突生变数,主席国丹麦违反程序自作主张试图将一份私下拟订的协议草案强加给大会讨论,引发激烈交锋。
按照程序,大会应该按照“双轨制”分别由《京都议定书》特设工作组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长期合作特设工作组分别提交一份报告,作为高层会议阶段讨论的基础。但16日中午,新任大会主席、丹麦首相拉斯穆森以推动谈判为借口,突然抛出了一份新的草案。
这一做法遭到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一致指责。巴西代表率先对大会主席违反程序的做法表示反对,并得到了中国、印度、南非等发展中国家的广泛支持。中国代表团副团长、气候谈判中方首席谈判代表苏伟严正指出,这绝不是一个程序性问题,而是一个实质性问题,大会主席不能未经各国代表讨论,凭空拿出一个草案,这种做法不符合透明原则,是对与会各国的不尊重。
而丹麦首相拉斯穆森接任大会主席一事,也引起多方媒体关注。有消息称,原任主席、前丹麦气候与能源大臣康妮·赫泽高表示,在高级别会议召开之际,将大会主席职位交由首相更为合适,主席变更“只是程序性”的。但另有消息说,许多发展中国家指责赫泽高过分偏向发达国家,对大会陷入僵局负有责任,这才是其辞职的真正原因。
大会迟迟未能取得进展也使得场外抗议人群的情绪更加激动,数以百计的人持续在大会会场所在地贝拉会展中心外抗议,呼唤“气候正义”。警方与示威人群发生冲突,有消息称,目前已经有250人被捕。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当天指出,所有各方都应该设定更加艰巨的目标,但富国应该明确承诺向穷国提供的援助。“我已经敦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应该协同努力。我认为,它们能够并且必须做到更多。”他强调,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援助是大会最终达成协议的关键,“我们离大会达成最终协议只剩下三天的时间了”。但他表示,对最终达成协议“适度乐观”。
随着会议渐近高潮,全球对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关注也持续升温。有关“哥本哈根”或“气候大会”的搜索词已经跃居各大网络搜索引擎排名前列。此外,目前已经确认,将有约12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出席大会最后阶段的领导人会议,这也使得本次会议“膨胀”成为规模最为庞大的国际会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