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01月10日  星期五
CN / EN / 微信
潘家华:减缓气候变化重在行动与绩效
日期:2010-10-0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 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 国家外交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 潘家华

  英国知名学者安东尼·吉登斯和马丁·里斯联名吁请国际社会,尤其是美、中、欧等主要经济体携起手来,尽快促成国际协定,减缓气候变化。作为一名长期从事能源与气候变化政策研究的发展中国家的学者,对此深表认同。呼吁需要得到积极响应,协议需要加速磋商;但更重要的,是要采取行动,考察实际绩效。

 

  关于气候变化的科学认知,尽管有不同声音,尽管认同不确定性,但鲜有严肃学者否认气候变化的事实、未来严峻的趋势和减缓行动的迫切性。尽管哥本哈根协议没有获得法律认可,但它所凝聚的国际政治共识是前所未有的,那就是:减缓气候变化,将全球温升幅度控制在不超过工业革命前2摄氏度水平。不论极端天气事件是否与气候变化直接关联,这些事件给人们的警示是不言而喻的。我们需要立即采取行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中国历史上饱受气候灾害的肆虐,对保护全球气候紧迫性有着深刻认识。1998年的全国性洪灾、1954年的长江流域大洪涝、1879年长江流域千年一遇的洪灾……生命财产的巨额损失,人们刻骨铭心。气候灾害频次和强度增加,使我们认识到气候安全的挑战更为严峻。中国减缓气候变化的决心,不仅仅是气候安全需要,还有能源安全因素和可持续发展的考虑。中国目前的汽车拥有量不足欧盟、日本的1/10,美国的1/15,而汽车燃油的一多半源自进口。中国的石油储量只够11年的消费。我们可以进口,石油探明储量还可能增加,但地球的绝对有限性,表明我们不可能无限增加原油供给。2008年,中国人均电力消费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0%,不足美国的1/5。化石能源燃烧引发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健康损失乃至于生命代价,说明中国的减排,不仅仅是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同时,中国需要通过发展来适应气候变化。三峡大坝的防洪效用,成功拦截了2010年长江洪峰,保护了荆江大堤,维护了武汉安全。没有发展,中国的气候安全就没有保障。许多发展中国家受极端气候事件影响严重,欠发达不能不说是一个根本原因。发展所需要的能源中,富碳的化石能源最为廉价,是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国家的首选,中国也不例外。这也说明,中国在过去40年,人均二氧化碳排放从不足世界平均的1/4,到目前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跃居全球首位,是发展驱动的。中国目前的城市化水平只有47%,工业化进程尚未完成,未来的发展任重道远。显然,我们不能走常规的高化石能源消耗的发展老路。

 

  从严格意义上讲,中国的低碳发展源于可持续发展,加速于应对气候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提高能效、保护环境、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发展农村户用小沼气、大规模植树造林,以及计划生育,对温室气体减排的贡献极其重大。举世关注的三峡大坝,每年提供的零碳电力相当于5000万吨原煤,所避免的二氧化碳排放,超过瑞士、瑞典两个国家2008年排放的总和。2009年年底,中国政府向世界明确承诺,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重从当前的9%提高到15%,森林面积增加4000万公顷,蓄积量增加13亿立方米。温家宝总理在哥本哈根会议上表示,中国言必信行必果。当前中国规模以上钢铁企业吨钢的综合能耗,已经好于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的平均水平。风电装机容量增长(绝对量和速率)幅度引领全球,太阳光伏设备生产全球第一,核电投资全球最大。

 

  应该说,中国减排的行动与绩效,许多发达国家遥不可及。中国也意识到中国排放的峰值尚未到来。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中国作为世界工厂,至少有1/5的排放随产品出口,并没有为中国人所消费。中国人均排放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但不足欧盟的一半、美国的1/4。美国可以由国会出面阻止美国承担相应的减排义务,欧盟可以通过境外购买减轻内部减排压力;中国为了完成“十一五”20%单位GDP能耗下降目标,一些地方政府强行断电,企业停产,居民无电。中国的这一做法不可取,但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中国政府的决心。我们还要中国怎么做?

 

  由此回过来再看安东尼·吉登斯和马丁·里斯的公开信,我发现他们呼吁的内容似乎少了点、虚了点;对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减排要求,有些不切实际。中国在二氧化碳减排方面,一直努力做到极致;再做,似乎力不从心。但是中国没有放弃。美国、欧盟、日本、澳大利亚,有资金、有技术、有人才,完全有可能而且应该率先垂范,将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降到世界平均水平以下,从而给发展中国家的低碳发展做出榜样,看到希望,增强信心。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不仅仅是中国的问题,而且是全世界的挑战。这就需要国际联手,尽早达成国际协定。中国的态度是积极的,与发展中国家一起,致力于落实巴厘路线图;哥本哈根未能完成,我们寄希望于坎昆;坎昆有阻力,我们致力于约翰内斯堡。我们不应放弃,我们不会放弃。

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