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01月10日  星期五
CN / EN / 微信
破解“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气候密码
日期:2010-11-09 来源:光明日报

  人类虽然早已征服了珠峰,却还远未能破解它所隐藏的气候密码。

 

  福建师范大学邵逸夫楼,第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第八分会场。“地球三极气候环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从11月2日早上一直持续到11月3日,成为本届年会上少数几场连开两天的重要会议之一。

 

  “这说明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地球三极特别是青藏高原已成为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地区,已引起我国有关学术界的高度重视。”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朱立平这样对记者说。

 

  有学者指出,当前,应进一步加强对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的监测,研究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和反馈,并形成自主的科研成果。这将不但为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撑,而且将使我国在国际气候变化谈判中把握主动权,从而打破欧美独霸国际气候变化领域制高点的局面。  

  

  地球三极对全球气候变化最敏感

 

  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素有地球三极之称,它们都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地区,要了解全球气候变化,必须对南北极和青藏高原地区有所研究。同时,由于三极地区自然条件差,目前也是全球气象资料最为贫乏的地区。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陆龙骅表示,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地区的气候和大气环境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中最为显著的是大气温度、海洋和陆地表面冰雪状况和平流层大气臭氧等要素的“快速变化”。

 

  北极地区是近百年来全球增暖最显著区域。我国北极黄河站近十年来增温率达1.97℃/10年,是全北极增温较大的地区之一。极地永久冻土发生了热力状况的改变,冻土的消融不但改变了当地的生态和水文,也使得土壤的结构稳定性发生改变,并释放出一部分冰冻的碳,如甲烷等温室气体。

 

  近50年来,南极地区的显著增温主要发生在西南极的南极半岛地区,大大超过了近100年全球平均增温0.74℃的幅度。近年来,西南极地区还经常发生大范围的冰架融化和崩塌。同时,近40年来,南极地区的大气臭氧有一个明显的减少趋势,使得南极上空在春季出现一个臭氧低值的“空洞”。而大气中存在有人类活动排放的氟利昂等人为因素,是春季南极臭氧洞形成的充分条件。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正在发生重大环境变化。最近几十年高原地区的气候显著变暖,其平均增温幅度较北半球和全球增温的幅度要大。其中,1963—2009年拉萨地区增温幅度高达0.52℃/10年。青藏高原大多数地区,冰川在退缩或已完全消失。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年冰川融水在不断增长,使中国西北地区的径流量大约增长了10%至13%。青藏高原的冻土也在快速衰减。

 

  同时,青藏高原地区温度变暖的分布十分复杂,既存在增温区,也存在变冷区,增温区和变冷区还存在正负交替的变化。温度变化与降水的关系也并不单一。

  

  青藏高原影响我国乃至全球气候

 

  与南极和北极一样,青藏高原也是影响大气环流和我国天气气候的关键地区。青藏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它的主体在我国,占我国陆地面积四分之一。青藏高原高耸在中纬度地区的对流层中,是大气的热源,它的热力和动力作用,不但影响我国的天气气候,而且对东亚乃至全球大气环流都有影响。

 

  作为地球上的气候敏感地区,青藏高原特殊地理位置及特有的生态环境,决定了它对全球气候变化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陆龙骅提到,青藏高原积雪的时空变化特征与大气环流关系密切。同时,青藏高原冬季积雪厚度与冬季北大西洋涛动也有密切联系。他进一步介绍说,青藏高原雪盖异常对我国环流和降水有影响。青藏高原冬季积雪异常与冬夏季风变异、长江中下游主汛期旱涝、中国东部地区夏季降水和长江流域洪涝、华东梅汛期降水等有关系。“如在冬季青藏高原多雪年,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移往往明显偏迟,致使中国主要雨带持续偏南,造成长江流域降水异常偏多。”他说。

 

  同时,青藏高原地区是全球受人类活动和环境污染影响最少的地区之一。青藏高原地区大气特征与大气环境的分析与研究,对了解人类活动与全球环境变化的关系、人类活动对全球环境变化影响程度有重要意义,也能为我国政府制定与全球环境变化有关的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陆龙骅说:“目前因人类活动引起的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氟利昂等气体浓度的增加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忧虑。因此,在青藏高原地区对气温、二氧化碳和大气臭氧等环境要素的监测更有意义。同时,对青藏高原地区温度和冰雪范围及稳定性的监测研究,也能为判断‘温室效应’的影响程度提供依据。”  

  

  形成自主成果 把握主动权

 

  当前,全球变暖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然而,气候变化的成因在科学上仍然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历来有不同意见,争论的核心是对“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的认定。主流意见认为,过去50年观测到的大部分全球平均温度的升高,与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急剧增加有关,人类活动“很可能”是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而非主流意见则对此提出质疑,认为现代变暖是自然原因造成的。 

 

  陆龙骅提到,青藏高原地区气候变化的时空多样性很难用单一的人类活动影响来解释。因此,当前我国科学界的重要任务,应是以科学研究结论和客观观测事实为依据,以科学的态度实事求是地对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其影响作出正确的判断。

 

  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研究员高登义也提出,现代气候预测的不确定性很明显,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来自于对气候系统外强迫力的不准确认识。例如,气候学界多数人认为,近百年全球气候变化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表现在大气温室气体变化及陆面生态状况改变等方面,然而,如何定量地描述人类活动这一“外强迫力”,目前尚无妥善的办法。

 

  高登义表示,近来,随着气候变化对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影响日益重要的事实,国际间对于气候变化问题的谈判已经不完全是一个单纯的科学问题,而是成为与各国发展密切相关的各种问题。

 

  有学者指出,在国际气候变化谈判中有效维护和发展自身利益的前提和基础是,自主拥有对气候变化的事实、过程、机制、成因、影响、适应等关键科学问题的认识和理解。欧、美国家长期占据国际气候变化领域的制高点,主导国际气候变化谈判,根本原因就是他们在气候变化研究领域自主拥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科研成果。

 

  学者们表示,在对地球三极的气候变化研究中,我国科学家对于青藏高原地区的研究具有先天的地域优势和历史文化优势,应该大力加强这方面的科考研究,破解“世界屋脊”的气候密码,并形成自主的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以打破欧美独霸国际气候变化领域制高点的局面。

 

  “全球气候变化不仅是科学问题、环境问题,而且是能源问题、经济问题,等等。我们应坚持原则、趋利避害、合作共赢,维护国家根本利益、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争取尽可能大的空间。”陆龙骅这样表示。

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