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2月11日凌晨3点半,坎昆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终于在全场代表的起立欢呼中闭幕。12天“马拉松”谈判在最后时刻达成的《坎昆协议》,因“凝聚共识”受到各方舆论肯定,同时把希望和难啃的“硬骨头”一起留给了南非德班。
“坎昆完成了它的使命,希望已被点亮”,《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执行秘书菲格雷斯对坎昆会议的评价被各国媒体引用。
洛杉矶时报称,《坎昆协议》的达成挽救了20多年来的联合国气候谈判,后者在去年哥本哈根会议在指责、争吵和不欢而散中,已经出现了崩溃的可能。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则表示“(坎昆会议)在世界最需要的时候取得了重要成功”,“各国为了共同的利益走到了一起。”
但《坎昆协议》也被指内容“太软”,正如会前舆论预测,坎昆把包括《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谈判在内的硬骨头留给了德班。《坎昆协议》同意确保《京都议定书》第一与第二承诺期之间不存在缺口,但没有给出第二承诺期完成时间表。
印度斯坦时报指出,《坎昆协议》希望通过显示穷国和富国间已经重建信任来取悦全世界,但搁置《京都议定书》会降低应对气候变化的雄心。联合国也在新闻公告中称,“会议通过的成果文件就一些列减缓措施达成共识。然而这一文件在某种意义上说只具有意向性作用,并不具备约束性。”
环保组织绿色和平今天在德班的一个火电厂前拉出横幅:“请在德班搞定”。舆论普遍认为,要在德班达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争吵在所难免,《京都议定书》的命运仍是担忧的焦点。
另外,为新的气候基金寻找新的持续的资金来源、技术转让机制等问题,也需要德班会议来搞定。
《坎昆协议》的诞生被媒体称为“峰回路转”,但也非毫无波澜,玻利维亚因在最后时刻以1比193的执意反对“一夜成名”。11日凌晨,玻利维亚继续发表言辞激烈的声明,谴责《坎昆协议》是装腔作势的“务实主义”,并称“付出妥协代价的,往往是气候变化的受害者而非始作俑者”。
玻利维亚的反对挡不住《坎昆协议》的达成,而在气候变化面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被“孤立”,免遭影响。正如中国谈判代表团团长解振华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所说,“各方诚意将坎昆会议推向了成功,但气候变化谈判尚未完成,未来依旧艰难。很多问题还等着进一步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