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报记者刘立成 通讯员许世美报道 “洪湖水,浪打浪,洪湖岸边是家乡。”歌剧《洪湖赤卫队》中表现的我国第七大淡水湖洪湖的田园风光,已经因气候变化产生威胁。近日,武汉区域气候中心主持的“武汉区域气候变化关键技术研究”表明,气候变化致使洪湖面积萎缩,这将直接导致其生态功能的下降。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洪湖湿地面积由402平方公里下降到上世纪九十年代的381.69平方公里,目前洪湖湿地面积仅327.39平方公里。
研究表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洪湖湿地区域气温总体呈增加趋势,洪湖湿地区域年平均气温增温较为显著。洪湖湿地周边地区年降水量有增加趋势,但增加趋势微弱。年平均降雨量波动比较大,1984年、1992年、1997年和2002年分别达到了年降水量的最低点或近似最低点,造成湿地干旱局面,而1996年和2002年分别出现最高点和近似最高点,造成湿地地区的洪涝灾害。
武汉区域气候中心引用湿润指数客观反映了洪湖地区水热平衡状况,判断气候干旱与湿润状况。研究发现,洪湖湿地区域湿润系数(年平均降水量降水与年平均气温的比值)的下降趋势比较显著,逐年降低,地表有向干旱化方向发展趋势。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洪湖湿地区域气温升高了2℃,温度由原来的16.3℃升高到18.2℃。降水增加了2.6%,不足以补偿因温度升高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随着湿润系数的减小,洪湖水位将有下降趋势。因此,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洪湖也将面临着水位下降、水量减少的威胁。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洪湖气温显著升高,对水生生物造成影响。在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的共同影响之下,洪湖湿地迁徙水鸟的栖息地环境面临威胁。由于极端天气频繁出现,湿地环境演变经常发生,使洪湖湿地区内适宜的栖息地越来越少,保护区内越冬水禽的种群数量逐年减少,只有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四分之三。随着全球变暖,洪湖已经具备了适合水葫芦生长的环境,而目前已经出现水葫芦。该物种的入侵,对洪湖生态环境造成很大影响,威胁很多水生植物的生长。
研究还表明,洪湖湿地虽然降水丰沛、水资源丰富,但由于径流与过境水高峰同期,与用水存在时空矛盾,造成汛期大量弃水,丰富的地表水资源利用率不高。还由于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匀,常常造成来水集中而形成洪涝灾害,或来水不足而形成干旱威胁,加剧了洪湖湿地区域“夏涝春旱”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