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01月08日  星期三
CN / EN / 微信
气候变化对粮食安全影响几何
日期:2011-04-18 作者:中国气象报记者毛翠辉 通讯员安月改

  

  受气候变化影响,近年来频发的气象灾害一次次考验着河北省粮食生产的综合能力,对粮食安全构成威胁。

 

  研究表明,气候变暖将导致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潜力下降、不稳定性增加。如不积极应对,到21世纪后半期,在不利年景,我国小麦、水稻和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的产量最多可下降1/3左右。

 

  2009年4月,由河北省气象局承担的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气候变化对河北省粮食安全的影响研究启动。项目主持人关福来告诉记者,“项目将通过研究近50年气候条件与粮食生产的关系,构建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评估模型,并通过对未来气候的预测,评估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程度,指导农作物布局和种植结构调整,为粮食安全提供科技支撑和重要保障。”

 

  经过近两年时间的系统研究,气候变化对河北省粮食安全的影响研究取得多项成果。据项目技术人安月改介绍,项目系统研究了河北省主要粮食作物各生育期的气温、降水、日照、积温、旱涝、低温冷害、极端低温和高温事件等时空变化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找出了河北省主要粮食作物生育期水热场配置关系,建立了粮食作物产量预测模型和动态定量评估系统,实现了气象条件影响的定量评估,并提出了粮食生产应对气候变化的对策建议。

 

  安月改介绍,通过对气象条件影响进行定量评估,发现河北省光热资源一般能够满足冬小麦生长需要,而降水条件是限制冬小麦生产的主要气象因素。近30年,河北省冬小麦全生育期气候适宜度缓慢下降,增加了冬小麦生产的风险。热量条件能够满足夏玉米生长需要,降水条件是影响夏玉米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该成果为常规农业气象情报业务定量化评价,以及粮食作物产量的动态预测提供了新技术,在农业气象业务服务中得到实际应用。

 

  “项目研究提出了多项粮食生产适应气候变化的对策建议。”安月改说。如在河北省冬小麦-夏玉米两熟生产区,实施玉米晚收、小麦晚播“两晚“技术,可使夏玉米充分利用热量资源,提高夏玉米产量,又通过播期推迟而减轻冬小麦冬前旺长、越冬期冻害危害;在冬小麦种植过渡带,利用冬季气温升高、越冬病害减少的特点,适当扩大冬小麦种植面积;推广节水农业,推广节水灌溉综合配套技术和减蒸降耗节水技术,小麦精细整地,缩行适期播种,玉米精量增密,化控防倒晚收,秸秆全程覆盖,两茬水肥统筹,调冠减少蒸发,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保障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等等。

 

  “气候变化对河北省粮食安全的影响研究,为我省粮食生产提供了科技支撑,特别是项目中关于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粮食的影响成果,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河北省农业厅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

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