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国际气候会议在德国首都柏林闭幕。德国方面认为,这次会议在一些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为今年11月在南非德班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峰会打下了良好基础。但此间权威人士表示,要使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达到最终共识,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克服全球性挑战只能通过国际社会的通力合作才能实现。
全球35个国家的代表参加了此次气候会议,这是一次“彼得斯贝格气候对话”的继续,旨在为今年11月在南非德班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峰会作准备。据德国媒体报道,本次会议虽然给国际气候变化谈判带来了建设性的气氛,加强了各方的信任,但德国联邦环境部长勒特根对今年南非气候大会能否达成共识,通过一项有法律约束的决议仍表示怀疑。
气候专家预计,如果不将全球气温的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内,用不了几年,一些低地岛国就会因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而遭遇从地球上消失的“灭顶之灾”。专家认为,要实现这一目标,到205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至少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50%,其中工业国家的排放量要减少80%以上。从目前情况看,要达成以上述标准为目标的新的气候协议,还有不少障碍需要跨越。而根据国际能源署尚未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幅创下新高,使得全球碳排放量处在史上高位,这使得要将全球暖化控制在安全水平的希望岌岌可危。
奥巴马上任后,美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表面上展现出比较积极的立场。奥巴马在一次联大讲话中承认,气候变化主要是发达国家造成的,发达国家有义务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方面起带头作用。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占世界人口13%的工业国的排放量占全球排放量的一半,而仅美国和加拿大两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人均就高达近20吨,是欧盟人均排放量的2倍多,是世界人均排放量的10倍多。绿色和平组织负责人在柏林接受采访时表示,美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仍表现消极,至今没有下决心签署任何有关气候的协议。
发展中国家要实现其减排目标,每年至少需要投入1000亿欧元,这完全超出了发展中国家的能力,因此工业国家必须向他们提供相应的技术和资金援助。但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的融资方案由于欧盟各国意见不统一也未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