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杂志《深海研究II:海洋学专题研究》刊登的论文,描述了水温高于平均水平对斯科舍海食物链造成的影响。
初级生产者也被称为自养生物,比如浮游植物,是一些能够利用太阳或者深海通风口等基本能量来源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体。磷虾等以这些生物体为食,然后又被鱼吃掉,依此类推。此项研究概述了这条食物链目前的结构,以及它是如何随时间而发生改变的,并为了解它将如何应对未来的气候变化提供了线索。
这个由英国南极调查局领头的研究小组利用从净抽样到水声学等多种技术,历时三年,在不同的季节三次深入探察研究这个复杂的网络。
英国南极调查局首席研究员的杰兰特·塔林(Geraint Tarling)博士说:“斯科舍海部分地区的生产力水平在南大洋是最高的。由于海洋温度变化和磷虾捕捞等因素带来的影响,了解到底谁在吃谁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
从南大西洋的南乔治亚岛周围获得的录音表明,与南大洋其他海域相比,该地区出现过最高的二氧化碳吸收率。当空气中更多的二氧化碳被海洋吸收时,便会扰乱海洋生物的自然平衡,破坏食物链。这是因为,虽然海洋可以通过吸收二氧化碳来帮助减缓全球变暖,但溶解的二氧化碳过量会对海洋生物产生负面影响。二氧化碳是一种酸性气体,会导致海洋表面的pH值下降,这反过来又增强了海水本身的酸性。据美国《国家地理》报道,酸度增加会使那些需要自己形成外壳的动物难以为继,而很多这类有壳动物都是食物链中的关键环节。
研究人员发现,在斯科舍海的不同区域存在着或短或长的食物链。这些观察数据很重要,因为与80年前开展的调查该地区鲸类生物学的项目的发现相比,这项研究表明目前短食物链比较普遍。这也是一种揭示环境不断变化的本质的迹象。
“我们的研究表明,有些物种可能会出现区域性的灭绝,而其他物种可能会被引入,因此既有赢家也有失败者。在面对环境变化和商业捕捞磷虾等关键物种的双重压力下,这将影响到对南大洋生态系统的管理。”塔林博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