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  12月28日  星期六
CN / EN / 微信
赵艳:摸索西部气候变化规律
日期:2012-02-27 来源:《科技生活》周刊

  一说到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大家眼前往往会浮现出“大漠飞沙”的图景。这里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湿度低。但是考古信息显示,在几万年漫长的历史时期,这里的地理环境并不总是这个样子。大多时候,其气候环境及生态要比现在好得多。

 

  数万年来,这里的天气是如何变化的?老天爷的脾气有没有规律可循?在严酷的自然条件下,这里的植被是如何建立起来,又一步步演化成现在的景象?这些年兰州大学西部环境与气候变化研究院博士生导师赵艳教授带着她的研究团队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赵艳从小就深深热爱着大自然。高中时期,她对生物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虽然还不是很清楚自己的从业方向,但是冥冥中已认定要和大自然打一辈子交道。在大学时,她选择了地理专业,地理学科包容万象,涉及地质、土壤、气候、植被等领域,给赵艳提供了一个宽阔的视野。由于当时有一些植物学课程需要在野外实习,赵艳对植被的演化过程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再加上少年时期对植物的偏爱,最终她选择了生态学为一生的挚爱。

 

  赵艳平时的工作,是从野外采集湖泊或泥炭沉积物样品等。在这些不同的样品中,含有不同组成的植物孢子和花粉。这些小小的孢粉,藏着它们生长时的秘密:即这块沉积物形成时的古生态群落的样貌及当时的古气候及环境。如果能了解不同时期样品的孢粉所代表的古气候及环境,就可以摸索到一个地区气候及环境变化的规律。

 

  可要想采集到沉积物样品也并非易事。为了研究的科学性,赵艳需要的样品只能在特定的地点、特定的地层采取,有时候掘地三尺也难获得,这就要求她常常去野外考察,在野外遭遇到的困难也就更多了,有时赵艳所在团队的考察车陷在泥泞的盐碱地里,往往要走几个小时的路才能找到人来帮忙把车拖出来。

 

  女性长期在野外奔波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赵艳并不这样认为。“我多次去野外工作,已经习惯了,另外这也是我的兴趣所在,我也不觉得有多累。”赵艳说。

 

  最令赵艳难忘的一次经历,是在青藏高原考察植被的时候。当爬到4300米左右的山脊时,那傲然盛放的高山雪莲忽然跃入眼帘。看到它在如此严酷的环境下还能够生存,抵御干旱高寒,赵艳颇受震撼,这种高山雪莲精神也莫大(博客,微博)地鼓舞了她日后的工作。

 

  现在赵艳还经常结合自己的经历,鼓励其他的女学生,在野外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尽力去做,不要给自己设置性别壁垒,这样就会坚持下来。

 

  这些年赵艳教授所从事的研究,给了人们一窥我国西部古植被与古气候的机会,更有助于人们进一步理解气候变化的时空格局。在未来的研究中,如果赵艳和她的研究团队能重建中东亚干旱区气候变化历史,并弄清楚干旱发生的原因和相应的变化,这样也许就能够抓住气候变化的控制机制,并预测未来干旱区半干旱区的气候变化趋势,在现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这样的研究显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赵艳。1968年2月出生,教授、武汉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历史自然地理学博士,现任兰州大学西部环境与气候变化研究院博士生导师,自然地理与环境变化研究所所长。

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