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由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LCS)组织的“气候-生态环境监测、预测、评估及预警业务系统建设讨论会”在国家气候中心举办。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叶谦博士,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影响评估室主任张强研究员、气候变化室张称意首席研究员和王长科博士及开放实验室的有关人员出席了会议,肖风劲博士主持了讨论会。这是继去年10月国家气候中心主办的“第一届气候-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后的又一次重要活动。
去年10月,来自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以及来自中国气象局系统的观测部门和科研院所的有关专家,北京师范大学,中科院地理与资源环境研究所、大气物理研究所等26个部门的50位中美学者出席了研讨会。会议旨在1)推进有效利用气候-生态环境观测资料,改进气候服务与应用;2)提高气候-生态环境的科研和业务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3)建立先进的气候-生态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理念;4)建立一个气候-生态环境预测与预警业务系统;5)为实现国内外相关学科的交叉及广泛合作与交流提供一个平台。
会议结束后,叶谦博士和国家气候中心的有关专家开展了积极的工作。他们全面归纳和总结了与会专家对我国气候-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意见与建议,并积极与国内典型区域的气候、生态环境学家进行了细致的讨论,形成了一个有关气候-生态环境监测、预测、评估及预警业务系统建设的科学报告。该报告主要包括了1)国际环境公约、气候与生态环境评估及研究进展;2)中国典型地区生态环境现状及研究现状;3)气候与生态环境监测、预测、评估和预警业务系统建设等方面内容。
在此次讨论会上,叶谦博士首先汇报了“科学报告”的编写进展,与会人员围绕该报告展开了讨论。大家认为,“科学报告”的形成将对国家气候中心及各区域气候中心加强气候-生态环境的科研与业务建设提供有益的帮助。大家还就气候与生态环境等具体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如1)如何加强气候-生态环境监测站台站的建设、国家气候中心在全国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与地位;2)如何加强生态环境科研与业务队伍建设,野外生态台站的示范工程建设等方面。
大家一致认为,1)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资源环境已经从发展的条件上升为制约发展的关键因素,而对气候与生态环境特征认识上的不确定性,对未来的社会发展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2)因此,需要对中国的气候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问题有一个全局认识,并从全球的视角,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从新的角度认识中国气候与生态环境及其演变规律。3)在整合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建立起新一代的中国气候与生态环境监测、预测、预警和评估业务系统,它将有助于政府决策者应对未来发展所面临的挑战,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事业和国家安全。4)国家气候中心在这方面应发挥积极作用。中心的生态环境业务和科研的开展应该在“气候的轨道”上进行,可以在IPCC和MA的框架下,借鉴它们的成功经验,积极开展气候与生态环境方面的工作。
此外,讨论会还制订了下一阶段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