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报记者孙楠报道 美国学者近日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大型风电场可能会对当地气候产生增温效应。此项研究结果发表在4月29日的《自然—气候变化》杂志中。研究者称:“我们认为,这一升温现象主要归因于风电场。气温改变可能是由于风电场产生的能量效应以及涡轮机产生的运动和涡流。”
2003年至2011年,纽约州立大学研究人员分析了德克萨斯州大型风电场周边的卫星数据,发现设置了大型风力发电场的地区在夏季的几个月中,夜晚平均地面气温比附近没有风力涡轮机地区的气温增加了0.65℃。
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罗勇认为,夜间近地面层大气较稳定,暖层常在冷层的上面,但风机叶片旋转造成暖空气下行,冷空气上行,导致近地面夜间温度升高。
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赵宗慈等人曾对风电场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她认为,大量建立在观测和数值模拟基础上的研究表明,风电场会对局地下游气候有明显影响,主要是造成下游风速明显减弱,同时对下游气温也有明显影响,变暖或变冷则取决于局地近地层大气稳定度特征。
风电场除了对局地气候有影响外,是否会对全球气候产生影响?罗勇告诉记者,目前在国际上此类研究还比较少。曾有研究人员利用两个美国的全球大气环流模式进行了敏感性试验。他们假设北半球中纬度的三个风能资源丰富地区全部建设了风电场,大约覆盖全球10%的陆地。以此为假设的研究结果表明,风电场的影响不仅是局地的,还可能有大范围的气候效应。但这种大范围影响在有些地区表现为变暖,而在另一些地区表现为变冷。
需要强调的是,由于试验的不确定性,风电场究竟对全球气候有何种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不过,罗勇认为,美国的研究并不应该给风电长期发展前景投下阴影。风能资源的规模化发展能够大量减少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从而减缓气候变化的幅度和速度。目前有限的研究已证明,大面积建立风电场对全球的增暖效应远低于人类排放温室气体造成的增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