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在第18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2012年荒漠化防治国际高级研修班在北京开班。开班仪式上,国家林业局局长赵树丛作主旨讲话,全国政协人资环委副主任、国际竹藤中心主任江泽慧主持,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宣读联合国荒漠化公约秘书长吕克·尼亚卡贾的贺信。仪式前,赵树丛、江泽慧、张永利会见了外国使节和国际组织代表。
赵树丛说,2006年6月,中国与非洲国家举办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将荒漠化防治纳入了《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去年,在中国政府支持下,我们举办了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荒漠化防治高级研修班,重点对非洲国家的荒漠化防治政策和技术进行研修,受到非洲朋友们的广泛欢迎,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还专门发来贺信。今年,我们再次举办研修班,是为了进一步与非洲国家共享经验与做法,为促进世界荒漠化防治事业做出努力。
赵树丛说,中国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影响面积最大、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7.33%,4亿人口受到荒漠化的困扰。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政府就在西北和华北地区建设防风固沙林带。1978年开始实施西北、华北、东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1991年启动了全国防沙治沙工程,20世纪末实施了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等林业重点工程。近年来,仅中央政府每年用于荒漠化防治的资金就达数十亿美元。
赵树丛指出,经过多年努力,中国荒漠化防治取得显著成效。沙化土地面积由上世纪末年均扩展3436平方公里转变为目前年均净减少1717平方公里。与2004年相比,轻度荒漠化土地增加3.47万平方公里,中度荒漠化土地减少1.69万平方公里,重度荒漠化土地减少0.68万平方公里,极重度荒漠化土地减少2.34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植被平均盖度由2004年的17.03%提高到2009年的17.63%,植物种类逐步增加,重点治理区生态状况有效改善,沙尘天气次数明显减少。随着沙区生态承载力的提高,农牧业生产条件开始好转,经济林果、中药材、灌草饲料等特色优势产业快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农牧民增收和沙区产业结构调整。
赵树丛说,在长期的探索实践中,中国荒漠化防治工作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一是坚持尊重自然。认真落实禁止滥开垦、禁止滥放牧、禁止滥樵采的措施,实行封禁保护制度,充分发挥荒漠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功能。二是坚持工程治理。在适宜治理的区域,先后启动了一批国家级和省级重点生态工程,加快恢复沙区林草植被。三是坚持社会参与。按照“谁治理、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严格保护治理者的合法权益,确保投入者得其利、治理者受其益。四是坚持科学防治。坚持分类指导、因害设防,乔灌草相结合,总结推广了100多项实用技术。五是坚持政府扶持。国家建立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和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一些地方建立了防沙治沙财政补助政策。六是坚持典型带动。国家树立了一大批防沙治沙典型,对治沙先进人物进行了表彰奖励,以榜样的力量推动防沙治沙工作。
赵树丛指出,荒漠化是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生态难题,中国政府愿与非洲各国携手一道,共同努力,为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希望以此次研修班为契机,中非双方在荒漠化防治合作方面取得新进展:一是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丰富荒漠化防治合作内容,拓展合作领域。二是继续加强经验分享与信息交流,开展不同层次的研修培训。三是积极探索建设中非荒漠化防治合作试点示范项目。四是优先在荒漠化监测评估、灾害预警等方面,开展合作,培训人员。
吕克·尼亚卡贾在贺信中说,中国一直对世界防治荒漠化事业贡献良多。中国注重与其他受荒漠化影响的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分享防治的成功经验,这一点尤为值得称赞。此次研修班是中国政府全额资助的履约行动,是中国致力于保护全球土地,传播实践经验的又一具体行动。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感谢中国对公约的支持,以及为履约所做的大量工作。正像今年世界防治荒漠化日的主题所说——土地滋养生命,让我们携起手来,为全球范围土地退化的零增长共同努力。
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阿尔及利亚驻华使馆和非洲学员代表分别在开班式上发言。来自20多个非洲国家的学员及其所在国部分使节、联合国机构驻华代表共50多人参加了开班仪式。
此次研修班由商务部主办,国家林业局防沙治沙办公室和国际竹藤中心联合承办,为期21天,将采用课堂教学与实地考察相结合,讲座与讨论互动的形式进行研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