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  12月25日  星期三
CN / EN / 微信
环保组织报告称七成中国公众对气候变化担忧
日期:2012-11-09 来源:新浪环保

 

  11月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在北京发布《中国公众气候变化与气候传播认知状况调研报告》,这是中国第一份全面展现中国公众气候变化与气候传播认知状况的报告。调研结果显示,中国公众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认知度高达93.4%,77.7%的中国公众对气候变化的未来影响表示出担忧。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解振华为报告撰写了序言,充分肯定了这次调研的作用和价值,认为“本次调研工作很有意义,调研对各方及时掌握公众应对气候变化意识现状,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解振华在序言中强调,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做的这次全国调研“以第三方独立视角在中国内地开展公众对气候变化问题认知状况的调查,客观、公正地展现了中国公众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程度、看法和意见;同时,从本次调研的问卷可以看出,该调研也从科学、经济、社会等全方位角度理解并覆盖了气候变化这一复杂而综合的议题”。

 

  2012年7月,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委托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实施此项调查。调研持续了两个月时间,调查人员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样本量为4169人,涵盖中国境内(港、澳、台除外) 332个地级行政单位(包括284个地级市、15个地区、30个自治州、3个盟)和4个直辖市。调研报告内容涵盖中国公众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认知度、对气候变化影响的认知度、对气候变化应对的认知度、对应对气候变化政策的支持度、对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执行度,以及对气候传播效果的评价6方面内容。

 

  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保卫教授介绍说:“开展这次调研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中国公众对气候变化及相关议题的认知状况,从而为政府及有关部门制定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减缓与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保护全球生态等决策和措施提供依据,同时也为新闻媒体加强和改进气候变化报道提供参考。当然,我们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唤起公众的气候变化意识、提升公众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促使公众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

 

  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顾问、乐施会政策倡导部总监孙学兵在谈到开展气候调查这一工作的重要性时表示:“这是一个‘种子型’项目,乐施会资助并参与这次调研,希望以这次调研为起点,开展多方合作,在气候变化减缓、适应和公众意识提升三个方面做更多深入地工作。”

 

  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执行主任、乐施会传播经理王彬彬介绍了调研的主要结果:“这次的调研结果显示,中国公众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认知度很高,达到93.4%,大多数公众认为气候变化正在发生,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而且中国已经受到了气候变化的危害,这种危害对农村地区居民的影响更大。”

 

  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76.3%的受访者同意“人们如果不改变自己的行为,将很难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多数公众愿意为应对气候变化支付更多成本。约有26.6%愿意多支付一成的成本购买环保产品,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多支付二成的成本,约有26.2%;而多支付三成、三成以上的受访者分别为17.2%、17.0%;不愿多支付成本购买环保产品的受访者为13.0%。相比于女性,有更多男性愿意为低碳环保产品支付更多成本。

 

  在支持气候变化相关政策方面,受访者普遍支持和肯定中国政府的低碳政策,有88.2%的受访者同意“政府部门应该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调研结果还显示:公众了解气候变化,获取气候变化信息的最主要渠道为电视(93.8%),其次是手机(66.1%)和网络(65%)。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高级气候变化顾问黄梅真、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巡视员孙桢对报告从不同角度对报告进行了点评。

 

  黄梅真查阅了美、英和国际各方面的相关主题调研报告,认为这个报告“做的非常详细,样本也非常多。”在谈到具体的报告结论时,黄梅真指出:“60%的受访者认为气候变化主要是人类活动引起的,这显示中国公众在这方面知识更丰富一些,也更相信人类做的一些事情会引起气候变化。事实上,这几年来中国在低碳、节能环保上做的也非常好。”

 

  黄梅真还对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下一步的工作提出了有价值的建议:一是可以加强不同国家间的气候变化认知度比较研究;二是可以给媒体提供专业的气候变化政策和科学信息,协助媒体科学地开展气候变化传播工作。

 

  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巡视员孙桢认为这次的调研报告发布是气候变化、传播学和统计学三个学科协同创新的结果,对这三个学科以后进一步加强协同创新具有启示性作用。孙桢认为,政府有责任让公众了解更多气候变化的知识,他认为:“现在是一个气候变化科普的时代,这项工作在中国已经真正开始了。今年9月19日,国务院决定要设立‘全国低碳日’,其实就是一个‘气候变化日’的活动。今后我们既要加强气候变化的教育,同时也在传播策略上有一些改进。”

 

  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主任郑保卫教授介绍,这次的调研报告是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继“后哥本哈根时代政府、媒体、NGO的角色及影响力研究”“通往坎昆—后哥本哈根气候传播系列行动”、“贫穷、气候变化与公共传播倡导”这三个项目之后实施的,是在之前的研究基础上的开展的实证调研和深化推进, “项目中心将对此次调研的内容进行跟踪调查,以不断充实和完善中国在气候变化与气候传播领域的调研工作,为促进和推动中国应对和适应气候变化做一些扎扎实实的工作。”郑教授说。

 

  郑保卫教授还透露说,报告已经递交给国家发改委等部委参考,并且得到了积极反馈。调研报告的英文版计划于12月初在多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发布。

 

  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与乐施会于2010年4月联合成立,致力于国际气候变化谈判中的气候传播理论与实践研究及政策制定、实施过程中的国家气候变化战略研究。

 

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