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01月24日  星期五
CN / EN / 微信
大气辐射下降或成影响粮食产量主因
日期:2013-02-05

 

  中国气象报记者张静报道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研究员熊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在品种和技术不变的条件下,气候变暖导致我国粮食产量潜力下降,而大气辐射量的下降可能是粮食产量潜力下降的主要原因。

 

  “1961年至2010年期间,我国平均气温上升了1.2℃。通过气候变化影响归因方法,我们发现近50年的气候变化抵消了8.6%的粮食产量增加。”熊伟说。

 

  气候变化影响归因方法是作物产量的一定空间模拟方法,也就是在全国所有作物种植区内利用作物模型开展产量的模拟工作。熊伟介绍说:“我们在全国范围内选取了不同的试验网格模块,比如50千米×50千米。经过一年多的对比,我们得出不同气候因子对粮食产量的影响。”

 

  与传统统计方法相比,该方法可以有效分离出不同因子的贡献。记者了解到,通过该方法,在气候变化导致的8.4%产量下降幅度中,温度、降水和辐射量对其影响的贡献分别为0.1%,14%和81.4%。

 

  “可以看出,温度上升起到的作用非常小,而大气辐射量的下降可能是粮食产量潜力下降的主要原因。”熊伟表示,“大气辐射量的下降与空气污染、大气中硫化物增多密切相关。”

 

  温度升高未起到较大的负面效应,是因为北部地区的正效应与南部的负效应相互抵消,在一些高纬度地区增温的正面效应非常明显。中国东北地区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种植范围明显北扩,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大幅增长。熊伟建议,应该利用这些正效应,进行粮食作物布局、种植结构和种植制度的调整。

 

  熊伟表示,粮食产量除了与气候变化相关,还受气象灾害、水资源供给、病虫害等因素的影响。从长期来看,要减少硫化物的排放;从近期看,要以扩大灌溉、特别是节水灌溉的面积,增强防灾抗灾能力为主。

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