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开幕现场(人民网记者 李增伟 摄)
人民网华沙11月11日电(记者 张亮 李增伟)当地时间11月11日上午,为期两周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19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以下简称《议定书》)第9次缔约方会议在波兰首都华沙的国家体育场拉开帷幕。来自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专家学者以及国际机构和非政府组织人员等1.6万多人参加。中国代表团副团长、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苏伟出席了开幕式,并代表“基础四国”发言。
在开幕式上,上次气候大会主席、卡塔尔环境大臣阿蒂亚首先致辞,回顾了多哈气候大会所取得的积极进展和成果。他希望本次会议再接再厉,本着公平、平衡和透明的原则,展现灵活,为保护我们的地球而共同努力。
本次大会主席、波兰环境部长马尔钦·科罗莱茨表示,此次会议任务非常艰巨,《公约》缔约方应加强团结,拿出好的药方,实现协商一致,使这次会议取得成功,为我们的子孙后代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菲格莱斯女士说,气候变化的现实情况发人深省,我们面临着艰巨任务,需要增强能力、采取行动,达成新的协议,走向低碳路径。华沙气候谈判不是体育比赛,没有胜利者,也没有失败者,各国应进一步努力,体现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的格言。
中国代表团副团长苏伟在发言中指出,希望发达国家真正兑现承诺,采取实实在在的措施,推动达成2015年新协议,帮助发展中国家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实现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本次大会由5个国际机构共同组织,在两周时间里将举行83个主议题,共189个分议题,平均每天要举办数百场次分议题,是历届气候大会上会议密度最高的。中国代表团参加此次会议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积极促成会议落实巴厘岛会议以来,历届气候大会所达成的决议和共识,而这其中的核心就是资金问题,即发达国家尽快兑现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援助的承诺。
“77国集团”主席、斐济代表在发言中强调,气候谈判不能采取单边主义的做法,这事关华沙气候大会的成功与否。他呼吁尽快落实发展中国家优先考虑的紧迫问题,如资金和技术转让、适应、能力建设和损害与补偿等,并表示将与其他各方一道努力,确保华沙气候大会取得有意义的成果。
随后,欧盟、澳大利亚、瑞士和尼泊尔等国代表也分别代表不同集团在会上发言,简要阐述各自的主张和立场。
从上述发言看,此次华沙气候变化大会的两大焦点议题,一是落实巴厘路线图所确立的各项谈判任务、已经达成的共识和各国所作出的承诺;二是开启德班平台谈判,为2015年达成新的协议勾画路线图,奠定良好基础。
在这两大议题上,目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既有共识,但也存在明显分歧,这实际上是双方之间争夺发展空间、发展权方面的角力。
去年多哈气候变化大会经过“加时谈判”,终于就《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减排指标达成一揽子协议,但发达国家具体减排多少仍悬而未决。至于发展中国家最关心的绿色气候资金和技术转让问题,发达国家承诺2015年落实300亿美元的快速启动资金,到2020年每年提供1000亿美元的中期资金,用以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然而,快速启动资金仍未落实到位,目前还是一个“空壳”,更不要说提供长期资金了。
而新协议谈判更涉及减排、适应、透明度和核查等一系列颇有争议的具体问题。此次华沙大会启动谈判,明年利马大会是实质谈判,预定2015年巴黎大会达成协议,并在2020年正式生效实施。新协议能否如期达成,关键要看如何体现公平及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各自能力的原则和适用于各方的原则。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发达国家如今却试图淡化《公约》所确立的这些基本原则,推卸其减排的历史责任。对此,广大发展中国家显然是不能接受的。
然而,气候变化是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共同威胁。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人负责人在开幕式上概述了第五次评估报告的要点,指出全球变暖证据确凿,人类活动对气候变暖的影响程度超过95%,如果温室气体排放有增无减,地球将面临不可想象的灾难。最近菲律宾等亚洲国家发生的台风灾难就是又一例证。面对如此严峻挑战,华沙大会在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进程中可谓一次承上启下的大会,对落实以往会议达成的协议和共识、启动新协议谈判至关重要。国际社会对这次会议寄予期待,但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取决于发达国家是否有切实兑现其减排承诺、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与技术转让的政治意愿,并严格遵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所确立的各项基本原则。这些发达国家在此次会议上将如何行动,人们将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