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01月24日  星期五
CN / EN / 微信
多模式集合预报——改进数值预报的途径
封国林博士学术报告
日期:2005-05-16 来源: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作者:张雁
    5月16日下午,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副主任封国林博士在国家气候中心作了题为“观测数据的非线性时空分布理论与方法研究”的学术报告,介绍了他在多模式集合预报理论与方法方面的研究进展,引起了大家的极大兴趣。
    封国林博士在介绍中指出,气候预测有着固有的统计特征,但气候系统是一个物理系统,具有热力-动力特性,因此统计与动力相结合的途径无疑是最有希望的。当前改进数值预报的途径都集中在集合预报上,集合预报突破了传统上将预报提为确定性初值问题的观点,认为大气的初值是不确定的,所以集合预报被称之为“数值预报里程碑式”的进展。
    他指出,集合预报实质上是用多个模式使用经随机扰动的不同初始场对同一时次的气象场作多次预报。通过统计“后处理”,可部分消除模式系统性误差及单程积分中的偶然性,这是一种动力和统计分两步走的办法,也就是动力和统计的“外结合”。但有着在业务预报中耗费计算机时过多,且不同集合成员间的差异和数值误差各自所起的作用不明确等缺陷。因此围绕如何通过统计与动力的“内结合”,提取初始场有用信息,提高短期气候预测水平这一中心主题,探讨气候变化内在演化规律,对认识气候变化的内在机理和开辟具有我国特色的短期气候预测新途径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封国林博士在学术报告中主要介绍了1)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气候突变性质的讨论;2)长江三角洲降水概率随时间演化规律;3)长江三角洲530年旱涝概率随时间的演化规律;4)基于EMD方法的观测序列预测;5)集合预报物理基础;6)基于复杂度分析冰芯和石笋代用资料时间序列;7)回溯时间积分格式在强降水预报中的应用等方面内容。
    学术报告后,董文杰研究组又组织学生开展了阶段性研究进展讨论。
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