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01月24日  星期五
CN / EN / 微信
只为那蓝天碧水江南岸
浙江环境气象业务助力生态省建设纪实
日期:2013-12-24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作者:通讯员汪玲玲 刘洁

  “杨柳低垂江南岸,碧水蓝天入眼来。”江南魅力何在?古诗词中的溢美,无不与良好的生态、清洁的空气、适宜的气候有关。近年来,浙江省委、省政府相继提出“绿色浙江”、“生态浙江”、“美丽浙江”的战略部署,大力开展生态省建设。浙江省气象局作为成员单位,积极参与清洁空气行动计划,推进环境气象业务服务工作,加强大气环境监测预警,增强污染天气应急响应能力,努力为营造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提供保障和支撑。

 

  气象“元素”融入生态省建设

 

  “气象工作具有很强的生态属性,要切实做好生态环境监测、大气环境保护、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等气象科技服务。” 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曾在全省气象工作会议上这样强调。过去5年,浙江生态省建设力度空前加强,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累计投入千亿元资金,相当于同期GDP的2.06%。 气象“元素”在这个重要民生工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发挥积极作用。

 

  浙江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和关注环境气象业务的发展,4年来,霾天气观测、分析、预警等气象工作被列入政府考核体系。2013年年初,全省各地市政府将“推进雾霾气溶胶监测系统建设,深化气象与环保监测资料共享;利用现有气象服务窗口,向公众发布雾霾和空气质量预报预警信息”作为今年目标任务,由省气象局统一进行考核。

 

  空气质量是当前公众极为关注的话题,为回应社会诉求,浙江省6月发布了《全省环境状况公报》,由省气候中心承担的气候分析、霾分布特征及气象灾害概况被编入公报内容。“各地逐月霾日及强度分析”纳入《浙江省环境统计年鉴》,向社会公布。

 

  如何防治大气污染?污染发生时又该如何应对?2013年,浙江省政府启动重点课题“大气复合污染防治”的调研,省气象局作为课题组成员,牵头完成了子课题《大气污染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及应急响应机制研究报告》,重点调研以雾霾为代表的大气污染预警和应急响应措施,为全省建立雾霾预警和应急响应机制提供决策参考。

 

  围绕政府主导的生态省建设需要,依托省-市-县-乡镇四级考核,浙江气象部门切实履职尽责,将气象“元素”融入“生态浙江”的创建中,为环境气象业务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气象科技“守望”环境安全

 

  行走在浙江临安白水涧生态景区,飞瀑深潭,星罗棋布,十里竹海,风姿绰约。世界气象组织全球大气观测网区域大气本底站就座落于此,日日夜夜“守望”着华东区域的大气状况。气溶胶、地面反应性气体、温室气体、臭氧总量等6大类30余种大气成分要素“尽收眼底”,并参与全球范围内的数据交换。

 

  目前,依托临安大气本底站、全省20个雾霾气溶胶监测站、31个负氧离子监测站、紫外线观测仪、酸雨观测点和189台能见度自动观测仪,浙江气象部门建立了省级大气成分监测业务平台,大气成分监测分析、酸雨、林火、太湖蓝藻监测等环境气象业务稳步开展,定期发布《遥感监测旬报、月报》《生态质量评价报告》《太湖蓝藻专题报告》《雾霾监测报告》等业务产品。

 

  浙江环境气象业务的发展得到了中国气象局的大力支持。去年以来,投资500多万元用于气溶胶质量浓度观测系统的建设,地方政府先后匹配投入5000万元,合作完成了首批27个市县气象局的建设项目,包括10个设区市和17个“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县级系统建设任务。建成后,全省雾霾环境气象监测点将达到48个,覆盖11个市级行政区。

 

  “计划再用1-2年,建成覆盖全省、分层次代表不同区域和城市特征的、布局合理的大气成分综合观测网络系统,花大力气提升分析应用能力,实现对全省霾天气空间分布特征、发生演变趋势的综合判断,为全省节能减排、防灾减灾、民生改善、大气环境管理决策等提供支撑。”浙江省气象局局长黎健这样展望。

 

  完善机制共护一片蓝天

 

  生态环境改善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努力。省气象局参与省级部门组成的“生态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合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共同守护着一片蓝天。

 

  今年年初,在省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上,省台盟提交了《关于要求加强空气质量重要指标监测》的提案。如何全面客观反映区域内的空气质量?如何科学增设监测站点?作为提案办理单位的省环保厅和省气象局对此作出了共同努力。

 

  5月,浙江省气象局与省环保厅签署了“共同推进大气环境质量监测预警服务工作”的合作协议。明确双方将建立紧密的合作协调机制;建立联合会商预报预警服务和应急响应机制;建立实时监测信息共享和联合发布机制;共建区域性大气环境监(观)测站,合作开展大气环境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6月起,全省环保部门153个环境空气质量观测资料同步共享。

 

  “环保与气象密切相关,都关系到百姓的生活和健康,有着‘改善民生、服务公众’的共同目标。如何加强大气污染的防治,做好大气监测预警和服务,回应好公众对大气和环境问题的关注是双方共同的课题。”省环保厅厅长徐震在仪式上表示。

 

  在省级部门合作的带动下,杭州气象与环保推出空气质量预报,联手开展城市通风廊道设置、高污染事件应急响应等的问题技术研究;在嘉兴和宁波,气象部门与环保联合发布预警信号应对雾霾天气;在嘉兴和舟山等地,气象与环保部门签署合作协议加强大气污染防治……

 

  与此同时,由长三角区域多家气象机构和科研机构参与的 “长江三角洲区域霾天气成因和预报技术研究”项目进入中期评估阶段。该项目启动两年来,在沪、宁、杭等长三角多个城市开展了多次联合强化观测实验,对长三角地区各城市的雾霾历史变化特征以及气溶胶的物理化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同时与地方环保部门加强合作,推动科研成果的精细化和本地化运用。

 

 

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