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举行2014年度“能源经济预测与展望研究”报告发布会,对外发布《中国中长期能源需求预测与展望》《2014年国际原油价格分析与趋势预测》《我国区域能源贫困指数》和《国家能源安全分析与展望》四份研究报告,其中《我国区域能源贫困指数》(以下简称报告)是首次发布。
据了解,报告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能源贫困概念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及发展需求定义了适用于中国能源贫困概念,进而依据中国能源贫困概念构建四维度的能源贫困综合评估体系,并借鉴国际能源署和英国官方的能源贫困评估方法,开发中国能源贫困指数及其计算方法。研究针对2000~2011年间我国大部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进行升级层面的区域能源贫困测度,计算我国区域能源贫困综合指数,并对区域的能源服务可获得性、能源消费清洁性、能源管理完备性、生活用能可支付性和高效性进行分析比较,最后集合评估结果提出相应的减缓能源贫困的政策建议。
报告指出,自2000~2011年间我国整体能源贫困状况呈不断减缓趋势,30个被评估的省市区中,安徽、河南、河北、山西、江西的能源贫困问题相对显著,青海、北京、天津、四川、广西能源贫困状况相对较轻;8大经济区域中,黄河中游、长江中游和东北地区的能源贫困相对显著,北部沿海、西南和西北地区的能源贫困状况相对较轻。
报告认为,我国各省区市能源贫困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即能源贫困现象在我国的区域分布情况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分布情况并不一致。部分能源贫困较为显著的地区并非我国经济落后地区,而经济较发达地区也存在特定的能源贫困问题。因此,减缓能源贫困政策实施对象选择和区域投入比例的确定,应有所区别于其他的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基础建设、改善民生的相关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