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BBC拍摄的《地球沉没》记录片吗?影片制作了二十四世纪海平面上升120英尺的可怕场景,法国埃菲尔铁塔和纽约的自由女神像均淹没在水中。包括伦敦、上海、柏林等等一座座富可敌国的城市都不能幸免于难。什么导致了如此恐怖的场景?是因为气候变化。解说词展开说:海平面上升的危险来自这里——南极。这块相当于中国和印巴次大陆面积总和的南极洲,既是人类最后到达的大陆,也是地球上最后一块尚未被人类污染的大陆。
相信电视、报纸的资讯吗:南极的气温上升了6摄氏度,冰架大面积崩塌,海平面上升;南极企鹅即将消失,等等。这块曾给人们带来自然震撼与纯净之美的大陆,已经与人类制造的灾难相连。全世界的人们都在关注南极这块遥远、荒蛮的大陆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从国际南极旅游经营者协会1990年建立游客数据统计到2013年,全世界只有43万游客到访过南极,年均人数约1.8万人次。可见印证上述传闻的门槛很高。
2013年9月,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简称IPCC)发布了《气候变化2013: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称,人类对气候的影响是确凿无疑的。不同往次作为对事实陈述的某些发现,《第五次评估报告》报告使用的语言谨慎了很多,描述证据的可获得性使用了“有限、中等或确凿”;对于证据的一致性使用了“低、中等或高”;用五个限定词表述了信度水平“很低、低、中等、高和很高”。
这一改变更是激发人们探寻受气候变化带给南极深度与广度的影响。无人挑战气候变化对南极是否有影响,探寻的是以往获得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可信度的水平。1月17日-2月9日,记者作了一次南极之旅,实地探访加上采访科学家以及数据的收集证实,媒体报道的可信度基本在“中等信度”水平。因为即便多次到过南极的人,乃至科学家们一致认为,不能以单个事件或者短时内的变化匆忙下结论,因为对南极的科学认识尚存在很多空白,认识依赖对采集证据的严谨分析,得出结论需要更多的时间。
南极气温升高了6度?
“南极气温在过去半个世纪里上升了6摄氏度”,见过这个报道吧?听起来非常可怕。《IPCC第五次评估》给出计算结果,在1880-2012年间,全球平均陆地和海洋表面温度升高了0.85度。南极的气温升高真的远远高于全球的平均值吗?
如果你再看一张记者在南极未加说明的照片,也许你会相信传言。但是提供完全信息后则不然:拍摄照片时记者脱下了所有的御寒装备,拍摄地点是在南极半岛 (Antarctic Peninsula),这里是南极大陆南最温暖、降水最多的地方。拍摄时间是在南极的夏季(1月份),白天的平均温度在-1-1摄氏度之间。
如果此时在南极其它地方,比如南极极点或者南极东部高原地区拍照,决不敢脱下御寒装备,哪怕只有一分钟。去年12月(南极的夏季),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记录南极东部高原气温低至零下93.3摄氏度,创造了新的世界低温极值。
南极范围很大,其大陆面积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0%。这里绝大部分的地区的气候依旧很冷。对气温上升6摄氏度的传言,正如这张照片一样,是不完全信息的作品。极地鸟类学家法布里斯·日内瓦(Fabrice Genevois)与冰川学家沃尔夫冈·布吕梅尔(Wolfgang Bluemel)向记者提供了关于6度的完整信息。
沃尔夫冈在极地探险“海钻号”船的休息大厅对记者说,“从整个南极洲温度上升情况看,与全球平均陆地和海洋表面温度升高0.85度差距不大。南极洲从1910年有温度记录以来到2010年,平均温度上升了1摄氏度,这是IPCC前不久刚刚发布的信息。在南极大陆内部,受气候变化影响的程度不同,处于西南角的南极半岛受到的影响是最大的,但是在东南极某些地增温不明显,甚至降温”。中国南极长城站和中山站分别位于西南极和东南极,两站的观测资料也证实了这一点。
那么,南极气温升高了6度出自何处?法布里斯告诉记者:“受影响最大的南极半岛,在夏季的个别年份温度上升了5度,而不是6度。而在靠近澳大利亚的南极北部只提高了1到2度;所以说,在南极半岛夏季的平均温度提高了3度”。他强调说,南极气温升高多少不能仅仅看夏季数据,应该是全年的均值。
即便是南极半岛在夏季提高了3度,也是一个很大的变化。南极半岛温度相对升高的原因是什么?是受整个气候变暖的影响,还是受人类在南极活动的影响?众所周知,从1954年澳大利亚建第一个常年南极科考站,到目前为止,已有20个国家在这里建立了40多个越冬考察站。几乎占整个南极150多个考察站的1/3。
法布里斯拿着地图向记者介绍说:“南极大陆的半岛相对南极点来说离赤道更近,也就意味着离太阳越近,所以温度相对高。南极圈的纬度是66度33分,南极半岛相当一部分处在南极圈外,更靠近阿根廷大陆,这是温度上升的原因。而越往南极大陆走,直至南极点的话,温度上升得小一些,有些地方温度甚至是下降的,在夏季形成温度从0度到5度的阶梯状态。”
极地冰川学家沃尔夫冈是个南北两极来回走的人。南北两极只有夏季和冬季两个季节,当北极进入冬季他就来南极,当南极进入冬季就到北极,这样的往返,已经是第10个年头。他对记者说:“就气候变化来讲,北极变暖比南极快得多,也严重得多。不仅因为北极有更多的工厂以及聚集的人更多。还因为从本质上讲,北极则是一个半封闭的海洋,几乎完全被陆地包围。稳步升高的陆地和海洋温度已经对北极造成了明显影响,近年来海冰覆盖面积不断创下新低;而南极是一个四面冷水环绕的冰大陆,没有工厂,人也比较少,所以对于南极来说没有北极的气候变化大。如果把南极分成两部分来看,东南极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但是西南极,尤其西南极的西海岸部分还是有变化的,但是比北极还是要小很多。”
他特别说明,其表述并非否认全球气候变暖对南极是不存在的,而是作为一个科学家在陈述变化程度的事实。
企鹅真的减少了吗?
“企鹅主要栖息地的南极半岛上,阿德利企鹅数量在过去30年间急剧减少了近九成。它们在那里的最大族群已经灭绝。南极海冰持续融化断裂 企鹅命运进入倒计时。”这是网络媒体给我们的信息。2008年7月,阿德利企鹅栖息地区曾爆发反常暴风雨,导致成千上万只新生小企鹅被冻死。
6年过去了,阿德利企鹅族群已经灭绝了吗?事实是,在南极半岛记者看到最多的就是阿德利企鹅在群栖地觅食与养育新生宝宝。当南极探险船经过南色瑟兰群岛时,我向鸟类学家法布里斯(Fabrice Genevois)求证,气候变化对南极企鹅的影响。法布里斯从1989年开始做极地野外动物研究,出版《极地动物》(“The Animals of the Polar Regions”,Seuil Eds。, 2004)与《南极与南冰洋鸟类、哺乳类动物野外向导》等专著。
法布里斯说:“如果从我25年前开始做极地哺乳类动物野外研究看,到现在为止,从经验数据看,企鹅总体数量其实没有太大的变化。南极企鹅家族有7种,包括帝企鹅、 阿德利企鹅、金图企鹅、帽带企鹅等,总共约有1.2亿只。一年有几千个或者1-2万个企鹅数量的减少,相对1.2亿来讲微不足道。报纸或者电视上所说的企鹅要消失了,其实没有严谨的科学依据,只是根据某一时刻的状态描述的一个情景,你不要相信。”
目前,在南极大陆已经架设了35个摄像镜头,科学家们利用卫星传输技术实时监控企鹅种群以及数量的变化。放置摄像镜头的是英国牛津大学动物学研究所的汤姆·哈特(Tom Hart)。这个项目的目的是扩大对不同种类的企鹅监测范围和数量数据的收集。汤姆说,“在南极这样极端气候条件下监测动物是具有挑战性的,收集数据所需费用昂贵。所以迄今为止对南极企鹅聚居地的监控力度是非常有限的。我们使用相机拍摄并通过卫星远程监控,希望能够得到有关南极企鹅对不断变化的世界回应数据”。诸如法布里斯研究南极动物的专家们,都在期待实时监控企鹅数量的研究结果。
在气候变化中的南极企鹅,有的种群得到益处,而有的种群面临生存的困难。法布里斯以海冰减少对企鹅的影响为例介绍说,科学家们发现,在南极半岛北端繁殖地的金图企鹅数量是上升的,因为它们更多的是在陆地上;而依赖海冰生活的带帽企鹅与阿德利企鹅数量就会减少。加上气温升高给南极半岛带来更多的降雪,掩埋了阿德利企鹅每年春天回来筑巢的岩层。他强调说,“目前还不能轻言结论,还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判断物种是否有变化。从企鹅的食物链以及企鹅的生活环境来讲,25年或者50年的时间对于一个物种的变化来讲都太短了。”
相比较冰川学家们关注积雪的融化,动物学家更加关注影响到企鹅、海豹食物链海水冰的变化。法布里斯在25年间观察到,在西南极每年的10、11月所看到的海水结冰的范围越来越小。“企鹅所吃的磷虾都是生活在海冰下面的,而磷虾吃的是一种单细胞的海藻类植物,这些植物生活在海冰的下面,当海冰减少时,磷虾就没食物吃了,没有磷虾,企鹅就没食物了”,他说。
当记者问到,目前南极磷虾数量是否锐减?在南极捕捞磷虾,是否会加剧对南极动物食物链的影响?法布里斯回答,现在没有数据显示人类捕捞磷虾导致企鹅没有食物吃。“目前南极磷虾储量约维持在10亿吨左右;每年允许捕捞量只有500万吨,现在人们的实际捕捞量只达到上限的1/10左右;而且设置了磷虾的保护范围,所以不需要担心”,他说。
作为极地动物专家又是如何看待气候变化的呢?法布里斯坦言:气候变化实际上是100年之前就开始的事情,面对气候变化人类和动物都不能逃脱自然法则,有的物种在变化的环境中生存了,有的物种则消失了,就像我们知道的恐龙。但是作为人类来讲,我们应该尽我们的能力维持现在的环境状态。
冰架断裂与冰川消退
我们经常看到有关“南极冰架崩塌”的报道,最令人震惊的是2002年从2月27日到3月5日一周不到时间,位于南极半岛的拉森陆缘冰架发生了大面积塌陷,200米厚的冰架塌陷后变成小的冰山和碎块,塌陷的陆缘冰面积约有3250 平方千米。最近一次的冰架崩塌是威尔金斯冰架,在2010年1月12日,地点仍旧是在南极半岛,一块面积相当于7个美国纽约曼哈顿区的巨大冰块从冰架上断裂入海。美国航天局的卫星拍摄了冰架崩塌的高清晰度照片。科学家警告说,这是全球气候变暖的结果。
BBC拍摄的《地球沉默》更是把海平面上升与南极联系起来,“我们设想一下最糟糕的场景,二氧化碳浓度翻了三倍,全球气温急速上升,南极洲开始快速融化,全球的海岸线都将被海水侵蚀,到二十三世纪末海水将上涨50英尺。”事情果真如此吗?人人都想通过一个个事件与推测了解有关南极冰架变化现状的全貌。
地质冰川学家沃尔夫冈告诉记者一个最重要的信息是,南极冰架与冰盖的变化是两个维度——有进有退。
他介绍说:“南极冰盖通常分为三个冰盖,有南极半岛冰盖,南极西部冰盖和南极东部冰盖。在南极西部确实有87%的冰线在往后退,因为冰盖物质的补充小于消融,冰盖呈不稳定状态。但并不是所有地区的冰线都在后退。比如在东南极,近些年来这个地区的雪量加大,随着降雪增多的,海冰覆盖面积变大,冰盖物质的补充大于消融,冰盖不仅稳定,而且东南极洲冰盖的部分增厚,与在西南极洲所观察到的快速变薄形成强烈反差。这是根据从1992年-2011所收集的数据结论。”
世界在过去50年中已经变暖,而南极东部的大部分地区则逐渐变冷,更说明气候变化与南极关系的不可预测性。
沃尔夫冈强调,南极洲东部冰架下的海水温度没有明显升高迹象。“即便南极半岛冰架断裂也并不代表冰川的融化。没有数据证明,陆地冰盖坍塌落入海水中的冰架致使海平面上升。冰川落入海中是由于物理的承重关系脱落,但不代表冰川融化为海水。”他的观点与主流观点——南极冰架加速开融,对气候变化敏感度远超预期截然不同。
沃尔夫冈的结论与挪威极地研究所的奥莱·安德斯·诺斯特研究小组的观点一致。奥莱o安德斯o诺斯特研究小组在芬布尔冰架上的3个不同位置钻了3个小洞,穿透冰层的厚度在250米至400米不等。通过传感器测量了芬布尔冰架下的海水温度。他们发现,海水温度没有明显上升的迹象。
诺斯特称:“芬布尔冰架下的海水温度非常接近于冰点,为摄氏零下2.05度,这表明南极洲大环境处于一种稳定的状态,冰架加速融化的理论不成立。”芬布尔冰架下的实际海水温度比计算机模型推算出来的预期温度略低,这项研究可以使我们准确掌握实际海水温度的变化规律。他们已经将搜集到的数据以报告的形式上交给联合国气候变化国际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