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01月24日  星期五
CN / EN / 微信
土地利用影响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
日期:2014-07-09 来源:新气象网

    6月25日是第24个全国土地日。土地是人类生产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土地利用是人类活动作用于自然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通过土地利用活动,人类对自然环境产生巨大作用。资料显示,近15年间,土地利用变化大约占全球二氧化碳释放量的23%,甲烷的60%,一氧化二氮的23%。人类的土地利用已经大大地影响着全球环境,在很多地区甚至在全球范围内,土地利用已成为影响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我国土地资源有“一多三少”的特点,即总量多,人均耕地少,高质量的耕地少,可开发后备资源少。虽然我国现有土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仅及世界人均1/3;耕地面积列世界第二位,而人均排在世界第六十七位。在这有限的耕地中,缺乏水源保证、干旱退化、水土流失、污染严重的耕地占相当大的比例。

 

  土地利用与气候变化

  土地利用是人类活动作用于自然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土地覆被变化的最直接和最主要的驱动因子。土地覆被的变化,无论是热带森林的采伐,城市化建设还是农业活动的加强或土地退化,将引起温室气体排放吸收以及地面反射率,蒸发作用的变化,从而引起整个生态系统的贮碳能力,能量平衡,水分输送的变化。


    各种土地利用形式,尤其以森林采伐,城市建设和农业种植为代表,都会对温室效应,能量平衡,水分输送造成影响,从而在区域甚至全球尺度上影响气候变化。

 

  1.土地利用与温室效应

  目前,土地利用的气体释放量占了多于三分之一的全球温室气体释放总量以及大约四分之三的甲烷释放总量。土地利用主要是通过改变全球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的收支平衡(主要表现对温室气体增加的净贡献),来影响即加剧温室效应的。土地利用造成的温室气体的增加主要来自几个方面:森林的过度采伐,城市建设及城市工业,农业生产活动。

 

  2.土地利用与水热平衡

  土地利用首先引起了土地覆被的变化,而土地覆被的变化引起下垫面性质包括地表反照率、粗糙度、植被叶面积指数和地表植被覆盖度发生明显的改变。反射率的变化造成了地区地面对太阳辐射吸收的变化。由于地面是大气的主要加热源,地面热状况的变化必将导致大气原来热量分布平衡及气压分布的破坏。土地利用首先就在地方尺度上影响了能量平衡。这种能量平衡的变化并不受局部范围的限制,所以它能在区域尺度甚至可能在全球尺度上产生影响。另一方面,土地表面植被覆盖的变化对蒸发作用甚至对成云致雨都有影响。因此,根据不同的尺度范围,土地利用的变化可以影响到全球的能量平衡并至少在地方尺度上影响到水分的分布。

 

  3.土地覆盖变化引起的微气候变化

  城市的热岛效应是居民地扩展对局地气候影响的最好例证,土地覆盖变化引起的微气候变化在生活中也有发生。通过地球表面各种尺度和各种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土地利用对小的地方尺度上的气候影响可以传递扩大到更大的尺度甚至全球范围,城市的热岛效应就对全球温度升高有极大影响。
 

    全国土地日由来

  1986年6月25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并颁布我国第一部专门调整土地关系的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为纪念这一天,1991年5月24日国务院第83次常务会议决定,从1991年起,把每年的6月25日,即《土地管理法》颁布的日期确定为全国土地日。全国土地日是国务院确定的第一个全国纪念宣传日。

 

 

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