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中国灾害性天气气候图集》(1961-2013年)编制工作启动会在京召开,会议讨论了《中国灾害性天气气候图集》(1961-2013年)编写的技术问题和工作计划。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矫梅燕出席会议。会议由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宋连春主持。
矫梅燕在会上指出,《中国灾害性天气气候图集》(1961-2013年)将为政府和公众提供基础性的天气气候信息,在编制过程中要注意标准化、科学性、权威性、数字化等问题,希望通过《中国灾害性天气气候图集》(1961-2013年)的编制推动气象业务标准化工作,并将《中国灾害性天气气候图集》(1961-2013年)制作成能够适应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和未来数字化趋势的重要资料。
针对《中国灾害性天气气候图集》(1961-2013年)在编制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和面对的问题,与会的多名专家展开了热烈讨论。
《中国灾害性天气气候图集》(1961-2013年)由矫梅燕任编委会主任,气候中心主任宋连春、减灾司司长张祖强任编委会副主任。图集的编制将按照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全面性的内容确定原则,选取社会关注程度高的内容,计划增加重大干旱、洪涝、台风、高温、沙尘暴事件表,并增加全国单站干旱、暴雨、高温、沙尘暴、霾等灾害线性变化趋势图等内容。
据悉,2007年中国气象局完成并出版了涵盖15种气象灾害的《中国灾害性天气气候图集》(1961-2006年),该图集社会需求量很大,两次出版均已售罄。近几年,随着气候变化、社会经济发展,极端事件和气象灾害的特征和规律发生变化,部分统计指标或统计标准也发生了变化,原有内容已不能满足业务和服务需求,编制统计时段更长、灾种较多、分析更为全面的《中国灾害性天气气候图集》(1961-2013年),将有助于人们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更清楚地认识和了解气象灾害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