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  12月23日  星期一
CN / EN / 微信
推动能源变革 发展新气候经济
日期:2015-04-23 来源:中国气象报

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何建坤

  如果说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煤炭和蒸汽动力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电力、石油和燃气动力革命。那么,如今所面临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标志则是分布式可再生能源与智能互联网融合的革命,是对以化石能源消费为支撑的工业文明自身的革命。发达国家自工业革命以来无节制消耗化石能源,不仅造成资源日趋紧缺,而且导致了以全球变暖为代表的生态危机。

  在面临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形势下,发展中国家不可能再沿袭发达国家以高能源消费为支撑的现代化道路,世界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向低碳化转型。而新型能源体系革命不仅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人类社会形态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必由之路。

  在这条道路上,推动能源体系的革命性变革和消费革命是我国顺应世界潮流的战略选择,也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低碳发展的根本途径和关键着力点。纵观历史上的生产力革命都是由于能源的革命性变化,借机推动生产力水平提高。现在的机遇便是由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取代化石能源,在这样的历史转折点上,谁抓住机遇,顺应历史潮流,谁拥有低碳技术,谁就能够在国际竞争中取得先机和优势。

  目前,发达国家具备低碳发展能力,能够利用该机遇巩固其优势。发展中国家单纯依赖要素投入、资源投入的增长机制已不再适合现在的发展潮流,唯一的选择是在全球范围内参与竞争、激励创新。因此,在现在的情境之下,我国最关键的任务在于顺势发展,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转型,掌握核心技术。

  我国正处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新时期,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绿色低碳发展要有新思路和新举措。各级领导要改变发展观和政绩观,加快推动能源革命的制度建设和机制改革。由注重GDP增长的速度和数量转向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放缓能源需求增速,提高清洁低碳能源的比例,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结构调整,提高发展风电、核能、太阳能等非化石能源产业化的能力,建立起高效、安全、清洁、低碳的能源供应体系和消费体系。在转型过程中,重要的是在制定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发展战略时,需要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把握全球趋势,以全球视野看待和研究中国问题,顺应世界变革潮流,打造自身竞争优势。

  现在国际气候谈判过多关注各国责任义务的分摊,但更好的一种态度是将其看作是一种发展机会的共享,各国都要利用气候变化的契机,转变发展方式,转向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将其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框架,实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互利合作。气候谈判不应是“零和博弈”,更不是“囚徒困境”,而是共同目标和共同利益下的合作博弈。(本报记者申敏夏整理)

 

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